二十年前,乔·莱曼特打造了企业软件巨头,他本人也成为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上最年轻的富豪。
如今,他悄无声息地卷土重来,其庞大帝国的规模前所未有,商业模式则更加黑暗。
创办科技企业Trilogy的莱曼特是美国科技行业最神秘、最具创新能力的人物之一,1996年,27岁时身家达5亿美元成为福布斯富豪榜上榜者。
Frost Bank Tower是德克萨斯州的首府奥斯汀的标志性建筑,在这栋摩天大楼26层的一间办公室里有一家不为人知的招聘公司——Crossover。
此刻,这家公司正在全球招揽软件工程师。
只要一周能工作40到50小时,就符合Crossover的招聘条件。
但是,这家公司不招坐班员工,只招愿意在家或本地咖啡馆埋头苦干的合同工。
安迪·特里巴(Andy Tryba)是Crossover的CEO,他在一部YouTube宣传视频中这样说道:“世界上最有才能的人不一定在你的城市。
”他还强调,这也意味着,公司不用向他们支付本地员工那么高的工资。
他说:“世界的工资水平就要进入云时代。
”特里巴的视频点击量为61,717次,但他可不是YouTube上随处可见的说客。
他在英特尔的销售部门干了14年,之后又在白宫任职,为前总统奥巴马的就业与竞争力委员会担任顾问。
自2014年以来,特里巴一直是乔·莱曼特(Joe Liemandt)的得力助手,而莱曼特是科技行业最神秘、最具创新能力的人物之一。
上世纪90年代,莱特曼是企业软件领域炙手可热的人物。
当时福布斯还没有30位30岁以下精英的榜单,但如果有的话,他一定榜上有名。
正如前辈比尔·盖茨,他也是辍学创业。
他离开了斯坦福大学,创立了公司Trilogy,积累了大量财富。
1996年,年仅27岁的他登上了《福布斯》杂志封面,几个月后,又以5亿美元的财富净值登上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
当年的榜单上,他是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企业家。
初代的Trilogy Development Group向惠普、波音这样的公司出售产品配置与销售软件(想想这些公司要销售多少不同型号的电脑和飞机吧)。
90年代晚期,Trilogy已经成为了年轻程序员挤破脑袋也想进的地方。
Trilogy是硅谷男子俱乐部的典范,以充满雄性激素的工作环境著称,除了长时间的工作,还有酗酒、飙车、赌博和性。
程序员拿着和摇滚明星一样高的收入,像摇滚明星一样在派对狂欢。
这并不奇怪,因为在那个时候,编程还是一项稀有而独特的技能。
Trilogy、eBay、苹果和微软这类公司开发的是开创性的软件,这些软件是浏览器、电商平台等各种事物的雏形。
但如今,只需200美元就能买到笔记本电脑,任何一个开罗的孩子都能在YouTube上学编程,这一套就行不通了。
现在的编程主要是对工资发放和库存管理等软件的老版本进行更新。
要设计玛莎拉蒂,就要雇一个艺术家;要给这辆玛莎拉蒂更换机油,雇一个技工就行。
新一代的Trilogy现隶属莱曼特在奥斯汀成立的私人股本公司ESW Capital。
跟初代相比,它做的事情正是“换机油”。
特里巴称,在今天这个云时代,一名远程工作的C++程序员的时薪是15美元,和亚马逊仓库工人的时薪一样。
Crossover实际上是为ESW招揽人才,已经组建了一支劳动力大军,汇集了来自乌克兰、巴基斯坦和埃及等131个国家的5,000名员工。
在过去12年里,ESW悄无声息地收购了约75家软件公司,这些公司大部分在美国。
现在,ESW每周创造150个高技术含量的工作岗位,输出到其它国家。
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后,Trilogy销声匿迹,但Nutanix、SendGrid等无数同类科技公司成功发展起来。
奥斯汀之所以能一跃成为美国的科技中心,Trilogy扮演了重要角色。
与其他靠互联网泡沫发家致富的人一样,莱曼特在2001年跌出了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
他不再接受媒体采访,把Trilogy美国本土的工作全部外包,并将上市公司私有化。
很多人都猜测莱曼特已经无力东山再起了,但这种想法大错特错。
莱曼特预见到了未来,并决定走在未来的前面。
2006年,他开始悄无声息地打造一个企业软件帝国。
这一次,创新和发展都要给利益让道。
通过他所掌控的ESW Capital,莱曼特开始大肆收购估值在1,000万至2.5亿美元之间的商务软件公司。
听说过Nextance、Infopia、Kayako或Exinda这些公司吗?没有多少人听说过,但正是这些公司经营着客户服务与文件管理业务,无数企业背后都有它们的影子。
莱曼特的团队看中的是客户粘度较高的软件维护合同所带来的定期收入。
为了缩减成本,研发资金和员工福利都要被砍掉。
专利诉讼则为收购锦上添花。
莱曼特开始为专利诉讼积攒力量。
他已经通过一个持股公司,对SAP、Sears和丰田等20家公司提起了诉讼。
目前,他正在起诉福特,索赔3亿美元。
ESW的目标公司往往正值壮年。
对于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和股东来说,和莱特曼做生意,就能快捷利索地赚钱:没有对赌,也不安排或有事项,一般在45天内就能谈成合作。
对于普通员工来说则是一场灾难,大部分人都被廉价海外人才取代。
如今,美国科技公司采取海外员工策略是常态。
零工经济催生了亚马逊的Mechanical Turk与Upwork等兼职市场平台。
莱曼特的软件帝国则将这一策略发挥到了极致。
莱特曼的员工必须授权公司在他们的电脑上安装监控软件,以便Crossover的效率团队监控他们敲击鼠标或键盘的次数。
该监控软件每十分钟就会自动截屏,有时还会通过电脑摄像头拍照。
不管有没有监控软件,反正程序员蜂拥而至,为莱特曼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50岁的他以30亿美元的财富净值重登福布斯美国400富豪榜。
但他并没有大肆庆祝,反而拒绝了福布斯杂志为撰写本次报道提出的采访。
他在2017年对福布斯表示:“我很注重隐私,我是个内向的人。
”莱特曼希望保持低调,这也并不奇怪。
软件帝国脱胎换骨之后,他手下遍布全球的云劳动力军团不断扩张,推低行业工资,并将电脑编程变成流水线工作。
他早已不再是每个程序员的英雄,而是变成了科技行业的一股不祥势力。
二十年前,乔瑟夫·莱曼特正是科技行业狂欢的典型。
科技公司的股票日日飘红,深得华尔街热捧。
比尔·盖茨、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年轻的莱曼特和其他鼓舞人心的计算机程序员一起,成为了这个领域的新主人。
Trilogy就像一个招聘机器,源源不断地吸纳着刚从哈佛、斯坦福、卡耐基梅隆和麻省理工毕业的优秀程序员。
在Trilogy工作意味着经常加班,但也意味着丰厚的薪水。
而且还有其它好处,比如每周五的露台啤酒派对。
这些福利让人觉得,在Trilogy工作简直就是校园生活,而且没有期中和期末考试。
曾在Trilogy商务发展部门任职的瑞希·戴夫(Rishi Dave)说:“每个人都很年轻,我们所做的就是一起拼命工作,一起痛快地玩。
“Trilogy的周末招聘活动也颇具传奇色彩。
Trilogy在奥斯汀的酒店或第6街的酒吧举办疯狂的派对,雇佣美女来协助招聘。
莱曼特会发放高额的签约奖金,甚至把保时捷和宝马当礼物送,他的大手笔声名远扬。
中国互联网创业走在世界前沿,加班创业公司绕不开的话题。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