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0 标准试模,表面倾斜偏差不超过 0.5cm,无蜂窝, 无缺棱掉角现象。
试 块制作 24 小时后可拆模,放置养护室作标准养护,试块养护达 28 天龄期时必须及时送至试验室作试块强度测试,不得超过龄期送样。
3 土方开挖及基坑围护3.1 概述本工程基坑靠钱塘江两层地下室及 G1#楼、 G2#楼部分采用φ800 钻孔 灌注桩、φ600 水泥搅拌桩的双排桩,桩顶做钢筋砼压顶梁方案; 一层地下室 部分采用 1:1 自然放坡方案;G1#楼南面及东面、G2#楼东面、两层地下室东 面采用水泥搅拌桩结合土钉墙方案。
基坑内围护除 G2#楼与一层车库处用水 泥搅拌桩土钉墙复合围护体外其余均自然放坡。
基坑止水以φ600 水泥搅拌桩 作为防渗止水帷幕,结合采用明沟集水井排除坑内外地表水。
基坑内两层地 下室部分采用简易管井预降水,土方开挖后如果出现降水困难时,坑内增设轻型井点降水。
3.2 施工方法3.2.1 水泥搅拌桩施工① 钻机就位:钻机需平置于牢固坚实的地方,钻杆(注浆管)对准孔位中心, 偏差不超过 10mm。
② 钻孔:先钻孔到设计深度, 在钻孔过程中,需防止管外泥砂或管内水泥浆小块堵塞喷嘴。
③ 试管: 当注浆管置入土层设计深度后,用清水试压,若设备和管路安全正常,即可搅拌制作水泥浆开始高压注浆作业。
④ 高压注浆作业:浆液的材料、种类和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配制,高 压注浆自下而上连续进行,注意检查浆液初凝时间、注浆流量、压力、旋转和提升速度等参数。
⑤ 喷浆结束与拔管:喷浆由下而上至设计高度后, 拔出喷浆管, 喷浆即告结束, 多余的清除掉, 但需防止浆液凝固时产生收缩的影响。
拔管要及时,切不可久留孔中,否则不能拔出。
⑥ 重复上、下搅拌:为使土和水泥浆搅拌均匀,再次将搅拌机边旋转边沉入土中,至设计深度后再提升出地面。
⑦ 浆液冲洗: 当喷浆结束后,立即清洗高压泵、输泵管路、注浆管及喷头。
3.2.2 钻孔灌注桩施工围护钻孔灌注桩施工方法与工程桩施工相同。
3.2.3 简易管井施工管井施工采用 GPS-10 型冲击式钻机, 泥浆护壁成孔。
① 测放井位:按照降水管井布置图测放井位,孔中心偏差控制在 0.5 米以内。
② 埋设护筒: 埋设护口筒, 下口插入原状土层中, 管外应封严, 防止管外泛浆, 护口筒要高出地面约 0.3-0.5 米。
③ 钻机安装:机台安装水平,大钩对准孔中心,做到“三点一线”。
④ 钻进成孔:钻进泥浆密度控制在 1.1-1.15,含砂量不能太高, 钻至设计高度, 停止钻进。
停止钻进时, 应保证孔内压满泥浆。
⑤ 清孔换浆: 下井管前调控泥浆密度至 1.1,孔底沉渣小于 30 厘米, 返回的泥浆中不含泥块。
⑥ 下井管: 下井管前必须测量孔深, 孔深达到设计要求,在井管上下各 设一找中器,井管牢固、垂直。
下至设计深度后,井口固定居中,井口用铁丝网和尼龙网包好,防止砂土掉入井管内。
⑦ 填料:填料用 4#砂(粒径为 0.75-1.50 的圆砾砂)填至地面以下 2 米。
下好井管后, 井管内下入钻杆到井底 0.3-0.5 米,进行调浆,冲孔并逐步 将泥浆密度稀释至 1.05,回填砂料前应测量管外孔深,填料时可送小返量,以不将填砂冲出孔外为宜, 边填边测至设计深度。
⑧ 填粘土:为防止泥浆及地表水流入井内, 在填砂以上回填 2 米厚粘土止水封孔。
⑨ 联合洗井: 先用活塞洗井, 活塞必须从滤管下部向上拉, 将水拉出孔 口,待活塞拉出的水基本不含泥砂后,改用空压机洗井,将泥浆水调出, 直到水清不含砂, 管内沉淤干净为止。
⑩ 安泵试抽:待管井冲洗干净后, 就立即开始安装水泵试抽。
3.2.4 土方开挖① 挖土从上而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每次开挖长度不超过 10 米,第一 次开挖深度控制在 1 米左右,其余每层土方开挖深度为 1.5 米至直到基底, 在挖方边坡上如发现有滑坡等土体, 向挖方一侧滑移的软弱夹层、裂隙时,及时清除和采取相应措施, 以防止崩塌与下滑。
② 土钉墙施工及喷素砼护坡应紧随土方开挖进行。
③ 第一层土钉墙达到设计强度的 80%后,方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④ 基坑的土方完成后排干积水和清底,及时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⑤ 基坑挖土深度不得超过设计基底标高, 如个别地方超挖, 应用砂、碎 石填补夯实;对软弱地基,经设计、监理同意后,可采取换填土层或加强垫层等办法。
⑥ 土方开挖不宜在雨天进行。
在雨季施工时, 工作面不宜过大, 应逐段、逐片地完成。
⑦ 挖土在基底标高以上保留 20cm 左右用人工挖平清底,特别是承台的开挖必须由人工挖赊。
⑧ 挖至基坑底时, 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质量检查站和设计人员进行验槽。
3.2.5 土钉墙施工① 土钉墙施工与基坑开挖交替进行,大面积分层分段挖土, 除第一层土 方开挖深度为 1000 外, 其余每层土方开挖深度为 1500 至直到基底, 同时砌筑排水沟和集水井,施工土钉墙。
② 采用空压机击入φ48Х3.0 焊接管作为土钉,施工时应将钢管前端封闭,在管壁上沿长度方向每隔 1.2m 设φ5mm 出浆孔, 出浆孔沿钢管两面错开留设,出浆孔从离坑壁 2.5m 处开始设置,直至管底。
在遇到障碍物时土钉可作角度、位置调整。
③ 注浆,锚管注浆的注浆压力不小于 0.3Mpa,慢速进行, 确保注浆充盈, 注浆用 32.5 水泥净浆, 水灰比为 0.45-0.50,为防止水泥浆硬化收缩,保证浆体与周围土体紧密结合,在施工中掺入 5%水泥重量的膨胀剂。
孔口设止浆袋。
④ 铺设钢筋网, 土方开挖后及时修平开挖面, 在开挖边坡面上铺设φ 6mm@200x200 的钢筋网格, 钢筋网双向应搭接焊。
在土钉锚管位置用 2Φ18 通长加强筋与土钉锚管上下侧焊牢。
⑤ 焊接 2Ф18L300 井字形锁定锚管头。
⑥ 喷射砼至设计厚度:砼的粗骨料用 5-15mm 的级配石子,砼强度等级为 C20。
基坑开挖一层后,即采用干喷法喷射 100mm 厚砼。
⑦ 待已施工完成的土钉墙达到 80%设计强度后,挖土至第三道土钉标高 深度,按第二点要求分段进行土钉墙施工。
再待已施工完成的土钉墙达到 80%设计强度后,再进行下一层土方开挖。
⑧ 根据设计要求随机选取 5 根土钉现场进行抗拔试验。
3.3 施工监测为确保施工的安全和开挖的顺利,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应进行全过程监测。
3.3.1 基坑开挖期间主要进行监测:① 周围环境监测: 包括周围建筑物和道路路面的沉降、倾斜、裂缝的产生和开展情况, 以及地下管线设施沉降、变形等。
② 深层位移监测: 主要监测基坑开挖过程中坑壁土体随深度的水平位移,特别是坑底下的位移大小和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③ 基坑外的地下水位监测。
3.3.2 监测要求① 在施工前,先了解掌握监测对象的情况, 如对建筑已有裂缝有必要的拍照存档。
② 各监测项目一般每天观测一次,如遇位移沉降及其速度较大时,可增加观测次数。
③ 观测数据每天填入规定的纪录表内,并当天提供给有关单位。
④ 每天观测到的数据应绘成相关的曲线, 一般 2— 3 天提供一次。
3.3.3 监测报警值① 水平位移:江堤侧报警值:当水平位移连续 3 天每天的位移值都超过 3 mm,或累计位移达到 35mm,或当天位移增量超过 7 mm 时, 应向有关 单位报警,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其他方向报警值: 当水平位移连续 3 天每 天的位移值都超过 5 mm,或累计位移达到 50mm,或当天位移增量超过 7mm 时,应向有关单位报警,并采取有效应急措施。
② 基坑外水位: 每天发展不超过 400 mm,保护建筑附近地下水位变化总量不得超过 1000 mm。
3.4 应急措施为防止突发事故的产生,使本工程地下结构施工顺利进行, 在一定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整个基坑和周边环境的安全:3.4.1 应备有应急的材料及设备,如:砂袋、钢管、型钢、钢筋、水泥、喷浆机具及施工机具等。
3.4.2 出现局部漏水时,应马上降水,同时坡面挂网喷射砼。
3.4.3 当出现坑中地下水位高于开挖面时应补打深度较大的管井或井点管。
3.4.4 土钉墙支护部分若发生局部位移量较大,为避免出现塌方,应立即回填并临时补打超前土钉,其长度、密度视视具体情况确定。
3.4.5 若围护桩顶部向坑内倾斜,坑个须立即卸载,坑内回填, 同时用型钢作斜撑。
3.4.6 围护桩内部出现向坑内位移,应立即向坑内桩侧抛石块或砂袋, 同时坑外卸载,待稳定后,在坑内一定区域内采取压力注浆等加固措施, 养护后再开挖。
3.4.7 围护桩出现裂缝或断裂, 除用钢管临时支撑外,应沿基坑边浇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