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子是全世界生长最快的植物,在由竹笋发育成竹子的过程中,一个昼夜,即可以长高达1.5米。
恢复一棵60英尺高的树需要60年,而一棵60英尺的竹子只需59天即可再生。
竹子生长快,生长量大,对水肥要求高,要求有充足的水湿,但也要排水良好。
栽种竹子宜选背风向阳、潮湿的环境。
要求土质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的偏酸性土壤。
竹子生长有其特殊性,它是依靠地下茎(俗称竹鞭)上的笋芽发育长成竹笋,再长成新竹。
新竹在1~4个月内即可完成高度、直径生长,以后不再增加。
竹子年年均会发笋长竹。
因此,观赏竹子种植技术也有别于其它苗木,早园竹、刚竹、金镶玉竹、黄槽竹、黄杆京竹、紫竹、箬竹等竹类的种植方法大体相同。
中国竹子之最一.中国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被誉为“世界竹子之乡”。
二.中国是竹子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竹子种类、面积、蓄积、产量均居世界之首,被誉为“竹子王国”。
三.中国具有十分悠久的竹子栽培与利用历史,“华夏竹文化,上下五千年,衣食住行用,处处竹相随”,被称为“竹子文明的国度”。
四.中国是竹子经营集约程度最高的国家,全国竹业总产值已超过200亿元人民币,有中国十大竹子之乡,有年亩产竹材5000kg,亩产鲜笋3000kg,亩产值达5万元人民币的高度集约经营样板。
五.1997年11月,中国第一个政府间国际组织——国际竹藤组织在北京正式成立,目前有成员国29个。
竹子种植时间1.散生竹散生竹通常是在春季3~5月开始发笋,多数竹种6月份基本完成高生长,并抽枝长叶,8~9月大量长鞭,进入11月后,随着气温的降低,生理活动逐渐缓慢,至翌年2月,伴随气温回升,逐渐恢复生理活动。
根据这一生长节律,散生竹理想的栽竹时节应该是在10 月至翌年2月,尤以10月份的“小阳春”最好。
冬季11~ 12月种竹,尽管雨量少,天气干燥,但此时竹子的生理活动趋弱,蒸腾作用不强,栽竹成活率也较高。
长江中下游地区,可在梅雨季节正常年份采用移竹造林。
但只宜近距离移栽,且根盘带土多方能保证高的成活率。
北方地区由于冬季严寒,宜在秋季10月及早春2月栽竹。
值得注意的是,春季3~5月出笋期不宜栽竹。
“种竹无时,雨后便移”。
只要保证母竹质量,精心管理,保持水份平衡,一年中除炎热的三伏天和严寒的三九天外,其余时间均可栽种。
如果采用容器竹苗,则南北地区均可四季种竹,保证成活。
2.丛生竹一般3~5月竹秆发芽,6~8月发笋,且丛生竹不耐严寒。
所以丛生竹种植最好在春季2月竹子芽眼尚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最好。
同样,如果管理条件好或采用容器竹苗,也可四季种竹。
3、混生竹混生竹生长发育节律介于散生竹与丛生竹之间,5~7月发笋长竹,所以栽竹季节以秋冬季10~ 12月和春季2~3为宜。
3 种植地整理竹子生长要求土层深度50~100cm(中小径竹50cm即可,大径竹如毛竹则要求80~100cm),肥沃,湿润,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的砂质壤土,微酸性或中性,PH4.5 ~7.0 为宜,地下水位1m以下(毛竹)或50cm以下(中小径竹)。
整地是竹子种植前的重要环节,整地好坏直接影响到造竹质量的高低和成林速度的快慢。
整地方法采用全面整地最好,即对种植地进行全面耕翻,深度30cm,清除土壤中的石块、杂草、树根等杂物。
如土壤过于粘重、盐碱土或建筑垃圾太多,则应采用增施有机肥、换土或填客土等方法进行改良。
整好地后,即可挖种植穴。
种植穴的密度和规格,根据不同的竹种、竹苗规格和工程要求具体而定。
在园林绿化工程上,一般中小径竹每平方米3~4株,株行距 50~60cm,种植穴的规格为长、宽各40cm、深30cm。
4 母竹的要求母竹质量对造竹质量影响很大。
优质母竹种植容易成活和成林,劣质母竹不易栽活或难以成林。
母竹质量主要反映在年龄、粗度、长势及土球大小等方面。
① 母竹年龄:最好是当年至2年生。
因为当年至2年生母竹所连的竹鞭,一般处于壮龄阶段,鞭芽饱满,鞭根健全,因而容易栽活和长出新竹、新鞭,成林较快。
老龄竹(3以上)不宜作母竹。
② 母竹粗度:中径竹(哺鸡竹类、早园竹等)以胸径2~3cm为宜,小径竹(紫竹、金镶玉竹、斑竹等)以胸径1~2cm为宜。
③ 母竹要求生长健壮、分枝较低、枝叶繁茂、无病虫害及开花迹象为宜。
④ 土球直径以25~30cm为宜。
土球过小,母竹易过度失水,降低成活,且竹鞭短,根系少,成林慢。
土球过大,则不便运输。
中小型观赏竹,通常生长较密,因此,可将几支一同挖起作为一“株”母竹。
具体要求为:散生竹1~2支/ 株,混生竹2~4支/株,丛生竹可挖起后分成3~5支/ 丛。
母竹挖起后,一般应砍去竹梢,保留4~5盘分枝,修剪过密枝叶,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种植成活率。
母竹远距离运输时,如果土球松散,则必须进行包扎,用稻草、编织袋等将土球包扎好。
装上车后,先在竹叶上喷上少量水,再用篷布将竹子全面覆盖好,防止风吹,减少水分散失。
母竹近距离运输不必包扎,但必须防止鞭芽和“螺丝钉”受损及宿土震落。
5母竹的种植母竹运到种植地后,应立即种植。
竹子宜浅栽不可深栽,母竹根盘表面比种植穴面低3~5cm即可。
首先,将表土或有机肥与表土拌匀后回填种植穴内,一般厚 10cm。
然后解除母竹根盘的包扎物,将母竹放入穴内,根盘面与地表面保持平行,使鞭根舒展,下部与土壤密接,然后先填表土,后填心土,捡去石块、树根等杂物,分层踏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相接。
填土踏实过程中注意勿伤鞭芽。
然后浇足“定根水”,进一步使根土密接。
待水全部渗入土中后再覆一层松土,在竹秆基部堆成馒头形。
最后可在馒头形土堆上加盖一层稻草,以防止种植穴水分蒸发。
如果母竹高大或在风大的地方需加支护架,以防风吹竹秆摇晃,根土不能密接,降低成活率。
1、造林地的选择和整地造林地选择:以坡度平缓背风向阳,光照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疏松透气,排水良好的乌砂土和砂质壤土为好,一般的普通红壤、黄壤都适宜栽培,要求微酸至中性。
盐碱土、粘土、低洼积水,地下水位高的地方及高山风口不宜栽培。
整地:一般采用全垦整地,深度30厘米左右,清除林地中的树桩、石块,然后每亩挖60个定植穴,穴长100厘米,宽60厘米,深40厘米。
长边与等高线平行,穴底挖平。
坡度在15°以上,采用水平阶梯整地。
2、造林季节的选择根据绍兴县10多年的实践,以选择梅季6月种植为最佳。
梅季种竹得用当年生新竹为母竹,种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