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通常为“三坊一照壁”的格局,由三幢青瓦木楼和一堵照壁围成,中间有一个大天井。
每幢房子为三间两层,中间的屋子称为堂屋,是接待、议事之用,也就是通常说的客厅。
两边厢房一般为寝室。
面向天井的门窗、板壁是镂空的雕刻,雕有喜鹊报春、或是春耕秋收、或是雄鸡报晓、或是松鹤延年,栩栩如生。
花团锦簇,精雕细琢,居家的小院生活与大自然景象紧密融汇在一起,让你感受到白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照壁白得耀眼,把堂屋照得很亮堂。
壁中心有的画一“福”字,或是飞龙舞凤,有的镶嵌一块山水图纹的大理石,壁前苍松翠柏,以寓吉祥长久。
照壁面对的房子很有讲究,通常是家中长者所用。
白族民居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严院,严院是“一进两院”的两层楼。
所谓“一进两院”从字意上来理解就是一道门进两个院子。
是由一个“三坊一照壁”的院子和一个“四坊五天井”的院子组成,共六幢房子,两个大天井。
连接两院的是中间这幢房子。
在北边院此幢房为南房,在南边院此幢房又为北房,两边都有走廊相通,故称之为“一照两面”。
楼上亦如此,两院称“六合同春”。
从“一照两面”的走廊可进到里院———“四坊五天井”。
何谓“四坊五天井”?由四幢房子围成的,中间也是大天井,院子有四个角落各有一个小天井。
每幢房也是中间堂屋两边厢房。
小天井对着的房叫角房。
上下楼梯从这走,安排妥当巧妙,可从走廊走串所有房间,故又称为“走马串角楼”。
角楼对着院子处开有圆形窗子,可观院中景色。
整个一进两院安排充盈而蹊跷,走廊过道纵横交错,楼廊相通,如此格局下推也可排列为“一进数院”。
一般为一定身份或有官职或有钱人家所能盖建,进士弟、大夫府等等,等级越高庭院越深,也可以理解为身份的高低与庭院深深密切相关。
严家大院的门口有一块石碑,可寻知缘系。
院主为著名儒商严子珍,建于严家鼎盛时期。
其建构是白族民居中规格较高的一种模式,极富有民风代表性。
与北京的四合院不同,北京四合院是由平瓦房围成,也没有木雕的讲究;与济南曲阜孔府不同,孔府是大院套小院,层层递进;与苏州园林不同,苏州园林是浓缩山水于廊房之间,讲究的是一个角度一幅画。
白族民居则以古朴的人文、自然的和谐别具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