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钱穆《国史大纲》的记载,北宋从宋太宗至道二年到宋仁宗皇祐元年,短短半个世纪内,财政收入翻了六倍,在税率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如此惊人的经济增长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不得不说宋朝君臣一系列的经济措施和开放政策了。
1 【城市】取消宵禁,开放夜市,打破坊市制,将住宅区与商业区混合起来,允许商家沿街摆摊。
市井生活开始繁荣,北宋城镇人口比例达到12%,约有1200万城镇人口,远超历代前朝。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2 【农村】承认土地私有,鼓励私人开垦土地,允许土地被商品化并投放市场,甚至国有土地的使用权和租赁权也能转手买卖。
于是农村庄园经济繁荣。
3【提高商人地位】在北宋以前,士农工商四类人中,工商人家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是被歧视的两类人,到了宋朝,该歧视政策被取消,士农工商的界限荡然无存,商人的子孙也能为仕。
4【鼓励商业发展】北宋熙宁年间的一次税收分析表明,在北宋过亿贯的财政收入中,超过七成是商业收入,只有三成是农业收入,这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都是绝无仅有的。
宋代的海外贸易极其发达。
宋廷在港口设置市舶司,收取关税,宋朝商船遍及高丽、日本、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各国乃至埃及和非洲海岸。
当时的明星港口城市从山东的登州,密州,到江苏的海州,到浙江温州,台州,福建福州,泉州,广东潮州等等,遍布整个海岸线。
电视剧《清平乐》剧照5【科技发达】1974年出土的一艘宋代海船,长34米,排水量454吨,载重量200吨,大小与哥伦布的旗舰相仿。
此外,宋人最晚在宋徽宗时期就已经将指南针用于航海。
在宋朝以前,虽然也有采煤烧煤的记录,但基本上还是以植物燃料为主,而到了北宋,随着开采技术的进步,煤炭开始成为主要燃料,煤炭相比木炭和植物燃料具有更高的热量,从这个角度上说煤炭的大量使用无异于一场产业革命,大大促进了宋朝在冶金、造船、陶瓷等领域的发展。
6【文化重心下移】北宋时,印刷术飞速发展,书籍得以大量印刷,学习资料供不应求的问题得到解决,随着书籍真正走入民间,走到市井街头,走到乡间地头,文化重心从贵族转移到了民间。
普通百姓有了学习资料,便可以参加科举同贵族家庭的孩子去竞争,阶层间的距离被拉进,阶层壁垒被打破,社会公平出现进步,激励了底层百姓的生活热情,整个北宋的社会生产和生活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气象。
当然还有很多原因,笔者今天就不一一列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