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时,在一家小投资公司做事。
说是投资,其实什么房产交易转按揭、各种注资验资、小额贷……都搞一些。
公司内部结构也很松散,法人兼唯一出资者是老板老凡,办公场地也是他的名字租的。
人员则是五花八门,除了里间办公室的助理和外间的文员是老板发工资的,外间大办公室里放着八张桌子,有六张坐有人(包括我),对外名为业务员其实是独立身份。
每人每月要给老板三百五十元租金,其中五十元提成给文员。
大家都自己出去揽业务,找到活干就有饭吃。
公司公章我们只能用来盖验资合同,最低一百最高五百。
有一次,业务员小莉找我,她联系往来的同行公司,有个李经理找她谈一笔借款的事,金额上千万,小莉想委托我帮忙跟去谈谈。
同行拆借是常有的事,熟悉的有时上千万就这么借出去;主要是看做什么事,如果是注资验资这类,同行把资料拿来,由我们去具体办理借款、找验资银行和相熟的会计事务所就行了;或者我们手里资金不足,去找别的有闲散资金的同行一起凑,注资的时候账户印鉴留两个或三个,一人(出资者)一个拿着,客户付款再按同行之间的约定分钱。
如果是转按揭,也要信得过的人才能拿到款,一般单次几十万上百万。
小莉拿不准,显然不是常规业务,我于是和她谈给五十元友情价(老板出面一次得收一百五十)跟去帮看。
到了谈话的茶庄,我以小莉主管身份,接过李经理给的资料看。
项目是在县里开挖瓷土矿,计划分两到三期工程,全部投资5个亿.文件复印件有地下矿产资源的分布图,项目书,征地批文、公司营业执照等。
其实我对工程一窍不通,完全是在看天书;只把文件名称记在心里,打算先缓一缓,然后找做过此类事的人去问。
那姓李的女人又拿出一张名片,称是该项目黄老板的,说他有多么多么牛。
我接过一看,心里立刻警惕了:名片上赫然印着国徽,大大一行字"自治区政府某处副处长黄某某"。
李经理继续吹嘘,但我根本没把这看得有多了不起,因为以前看过更大来头的。
那是零五年左右,曾经有过几个北京话很顺溜的人找到当时一个朋友,声称是来自国家人行的,有伍拾亿元存款要找一家银行存"单位大额定期",给利息高者得。
那朋友来咨询我想从中引线,这事很容易揭穿:人民银行是专管银行业的行政管理机关,没有此类存款业务。
骗子们喜欢打着各种各样国字号省字号,乃至于欧美日等或联合国的旗号,最喜欢让别人模糊联想某些"高级领导"的"私事",印个名片吹得要多高大上就有多高大上。
像这么直白把如此高级别职位印在名片上,公然违反"公务员不得经商"规定的,我还是第一次见。
马上我就想到是"骗子"!很简单:"潜规则"是见不得光的,没人会傻到授人以柄。
回去路上给在区委的师兄打个电话,请他帮问一声。
很快回复来了,某处没一个人姓黄。
我又问某处的主要职责,师兄说是主管大型项目招商引资,至少20个亿。
我把这些告诉小莉,就没管了。
过了几天,凡哥找我又聊这事,想去看是否有机会赚一笔。
我以为不该去碰,但他坚持要去看看,还邀我一起去县里。
我不好拒绝,只得答应下来。
我向一位本家姐夫求教,他以前做过建筑工程师,现在是大型财险的市场拓展经理。
他告诫:在县份做工程,首先看征地情况;地方上宗族和姓氏势力一般很强,常会在运输和征地、或者工地废旧等问题上找麻烦,直说就是"黑恶势力"。
其次,要看那位黄老板是不是真心想做事;如果只是想借此敛财,那事情一定不成。
他说了件旧事:九十年代刚毕业进建筑公司,一个老板约他公司老总谈大厦装修,地点就在旁边售楼部。
他跟着老总到了那里,看到大厦已封顶,外墙和周围的绿地等还没做。
他老总和对方谈妥,爽快地先交了五万元。
谁知后来,再无音讯了。
他再去那栋大厦时,外面围了一圈建筑业同行,公安局的就地放置几张办公桌现场做笔录。
一问,居然有一两百公司上当,最多的交了七十多万,少的两三万。
听说是因为那家伙在别处负债太多,于是利用手里的大厦骗了几百万外逃了,现在十几年过去了还没抓到。
到了县里,首先看到推平的空地上,整整齐齐排列着十多台崭新的挖掘机,后方还排着几十辆翻斗自卸车,都亮闪闪的应该是新车;上方挂着鲜艳的标语彩旗,乍一看视觉效果很震撼。
我按照姐夫的提醒,在机械旁边找看守人,然后递烟套话,很快得知挖掘机是一个老板的,自卸车又是一个,操作人员都是两位老板找来的;看来他们是垫资做的。
又到工地大门问守门的,得知经常有晚上偷东西的,还有过大群人白天敲锣打鼓拉横幅闹。
看来征地的事没搞好,这是姐夫说的大忌啊!在县里住了三天,大概情况都打听清楚后,我们回来了。
凡哥还找国土的人了解过矿藏勘探,最后结论是风险太大,不适合参与。
又过了几个月,市面上突然流传着某县发现贵重金属矿,想发财的赶快投资参与,我一问,不就是之前去看的那里吗?我想到最初是小莉那里的客户来的消息,就问她,果然那个李经理又在鼓动她去参与,还给了她一张说明书。
一股一元,一万起步,上不封顶,买十万股可以赠送五千股……以此类推……一百万赠送十万股。
拉亲友参与可报自己姓名,亲友每购买一万股,你可以获得5%奖励,亲友再介绍其他人参与,你可以获得……等等。
我看了惊讶不已,这不就是传销吗?!推测事情的大致,应该是那黄老板征地扯皮,资金不到位出现困难,居然去借助传销企图做垂死挣扎。
一个月不到,瓷土矿的消息在市面上就听不到了,估计被查封了,听说矿在五六年后由国有公司接手才得以开挖。
那个姓李的女人此后还和小莉业务往来了几年,可能是她水平太差没骗到人,所以没进牢房。
这件事其实表明此类骗局出现新现象(可能早就有过,只是不知道),过去骗子是空对空或者借助空壳企业或借助已存在的产品,现在把手伸向出现资金困难的企业家(或是他们自身做的疯狂之举),利用现有的企业知名度去行骗。
2016年,离我很近的一知名酒店就出现了此类传销骗局。
下一篇,大酒店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