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 记者 沈超 共享联盟·金华 舒珊珊 章陈波新教师李怡妮用心布置了自己的居住空间。
教师节前,今年刚通过招聘来到永康市龙山镇四路小学任教的仙居姑娘李怡妮,在学校的教师宿舍安顿了下来。
这是一套约70平方米的两居室,李怡妮和室友分住一间,公共区域有一个客厅、一个卫生间和一个厨房。
“来之前就知道学校免费提供住宿,但我没想到这么大这么好。
”李怡妮说,一直担心自己住房问题的父母,也因此放心了。
四路小学是一所乡村学校,离永康城区有约1个小时车程。
曾经,由于交通、生活不便等原因造成教师“招聘难”,但这样的困境,随着学校住宿条件的改善得到了显著缓解。
“这些年,我们逐步对老宿舍楼进行标准化改造,满足了23名外地教师的住房需求。
以前新教师选岗总要等到最后,今年在前半段就招到人了。
”该校校长应国华高兴地说。
安居方能乐教,乐教方能优教。
为稳定乡村教师队伍,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乡村教育,近年来,永康市精准施策、科学布局,深入实施“一镇一宿”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通过兴建、改建一批教师临时住房,采取校校合作、资源共享策略,基本实现每个乡镇都建成至少一处教师周转宿舍,以此解决广大乡村教师实际困难,让他们能够心无旁骛扎根乡村,安心教学、幸福生活。
崇信小学的教师宿舍楼采光充足。
崇信小学位于永康市古山镇,是2022年秋季投入使用的新学校。
校园一隅坐落着一幢5层高的崭新教师宿舍楼,每层有12间20余平方米的单身公寓,每个房间自带一个干湿分离的卫生间、一个阳光充足的阳台,南北通透,布局合理。
“床、衣柜、电脑桌、空调、洗衣机,这些都是现成的。
平时上班通勤只要几分钟,休息日还可以到操场运动。
”“拎包”入住的教师刘子航说,他喜欢喝茶,于是自购了茶桌、茶具和沙发,下班后邀请同事聊聊天、交流教学业务。
作为一名人才引进的河北籍教师,刘子航觉得,在学校安了家,让他对第二故乡有了归属感和安全感,在工作上更有了幸福感。
刘子航在宿舍内备课。
今年,永康通过人才引进、社会招聘等途径共招聘新教师718人,其中外地教师431人,占比60%,创历史新高。
“加大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成为现实所需。
”永康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实施“一镇一宿”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不仅能够解决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问题,也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助推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举。
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永康市共实施教师周转宿舍建设项目15个,已投入资金8500万元,建成周转宿舍473间,面积2.4万平方米,解决了960余名乡村教师的住宿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