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剪羊毛、做手工...这对荷兰夫妇在青海一待20年(剪羊毛的国家)

发布:2024-09-21 浏览:34

核心提示:2019-10-30 09:19 手绘明信片、毛毡挂件、布艺针织品琳琅满目;杯垫大的羊毛画上,草地、云朵、江河尽收,勾勒精美;彩色印花条纹缝制在原色羊毛布上制成各类包袋,兼具藏族特色和时尚感…这些做工精巧的手工艺品,都来自于安鹏与和平的小铺。他们是一对荷兰夫妇。2001年,他们第一次接触到青海藏区的羊毛手工制品,此后培训当地牧民,创办公司,把创意和设计融入藏式传统手工艺中,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安鹏夫妇的铺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一待20年,这是夫妻俩也没有想到的。但是,自从他们带着一岁半的孩子离开平坦低洼的

2019-10-30 09:19 手绘明信片、毛毡挂件、布艺针织品琳琅满目;杯垫大的羊毛画上,草地、云朵、江河尽收,勾勒精美;彩色印花条纹缝制在原色羊毛布上制成各类包袋,兼具藏族特色和时尚感…这些做工精巧的手工艺品,都来自于安鹏与和平的小铺。
他们是一对荷兰夫妇。
2001年,他们第一次接触到青海藏区的羊毛手工制品,此后培训当地牧民,创办公司,把创意和设计融入藏式传统手工艺中,帮助贫困家庭增加收入。
安鹏夫妇的铺面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一待20年,这是夫妻俩也没有想到的。
但是,自从他们带着一岁半的孩子离开平坦低洼的北欧海滨,踏上青藏高原一望无际的牧区草场,便与这里结下不解之缘。
铺子里的毛毡挂件 潘雨洁 摄他们是怎样与藏区羊毛手工艺品结缘的?是什么让他们留在青海20年?来看看这对荷兰夫妇在青海藏区实现儿时梦想、收获跨国友谊的故事羊毛变“洋货”1995年,主修发展经济学的荷平带着丈夫来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进行调研,发现“这里景色真美,人们友好又有趣。
”此前,除了在荷兰见过中餐厅以外,他们对中国没有任何了解。
于是,两人打算花两三年“去转转,看看能做什么帮助藏区的人们。
”安鹏一家2002年在青海的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2000年初,夫妻俩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教英语,并跟当地政府一起,给学校建公共卫生间、打水井、联系医生教孩子们做健身操,慢慢结识很多朋友。
一次,有位老师对和平说:“真想带你们去看看我的家乡,那里的人们更需要你们帮助。
”一家人在泽库大草原上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如今,泽库县干净笔直的公路贯穿两侧的广阔草场。
二十年前,这里尚未修路,北京吉普去村里要尘土飞扬地开两三天,“一路上,我俩紧抓着车把手,颠得快跳起来了。
”和平回忆,有时陷进草皮,近十人前拉后推,半天才能出来。
“安鹏还不适应海拔,头疼好几天。
”当地牧民帮助抬车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到了乡上的大草原,帐篷里挂着牛羊绒编制的饲草包、青稞袋子、马鞍垫、抛石鞭,都是牧民自己做的。
“这些东西当地人看来很平常,但我们觉得很稀奇、有意思。
”夫妻俩想到,牧民们可以用藏族特色手工产品多赚取一份收入。
2001年在泽库大草原的合影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但是,当时条件有限。
“做一颗扣子,要用木头或者牛羊骨打磨很久。
没有剪刀、尺子,大家用手比划,对尺寸、单位没概念。
”曾有安鹏的朋友订了100只手提包,结果做好的包上口袋缝得有高有低,布盖子耷拉下来长短不一,“根本没办法卖,”安鹏说。
和平与牧民们在一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于是,夫妻俩决定给牧民们培训。
“把包包的大小、样子画纸上,让他们照着做,告诉他们客户要装多大、多重的东西。
”和平介绍,羊毛擀毡、捻线走针、样式配色.。

夫妻俩请来瑞典的手工艺品专家,手把手地教。
牧民们接受培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最初,参加培训的不满10人,学习时间长,做出的东西少,不少人半途而废。
但夫妻俩没放弃,逐渐有邻近县、乡邀请他们,2005年,两口子来到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继续开展培训。
2001年的第一次培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学织围巾,有人连签子都不会拿,两个手攥着(签子)乱戳呢!”跟夫妻俩工作十几年的索南措回想当年在同德培训的情形,不禁失笑。
“但他们会自己琢磨,熟能生巧,现在一到冬天,手工织的纯羊毛围巾很快就卖光了。
”牧民们在家里织布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2007年,安鹏夫妇创办了青海安多手工艺品公司。
每隔一月,他们从海南、黄南各县的60余户家庭中收集羊毛布、手工制品。
平时,安鹏负责打理铺面、联系客户、接受订单,和平忙着与裁缝们一起设计花色图案,对牧民们的手工品进行加工。
目前,产品以批发为主,拉萨、成都、云南等地均有固定的进货商。
牧民们的“一扇窗”“看,这次新做的,”和平露出腰上一根圆圆的彩绳,“他们把抛石鞭的编法改了一下,我觉得系在腰上也很好看。
”牧民们编制出的彩绳 潘雨洁 摄说话间,同德县牧民阿爸久多双手熟练配合,八股彩色羊毛线已被紧凑地编成绳:“先要把牛羊毛洗净,松松地摊开、一股股分好,再捻成线编在一起,1.5米的绳子大概要编两个小时。
”他介绍。
“没认识他们(安鹏夫妇)以前,我们都在放牧,”阿爸久多的邻居豆拉才让表示,“现在每月大概有1000元的额外收入,还不耽误家里的农活,不分冬夏都可以做,对生活有稳定的帮助。
”安鹏与牧民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十几年间,安鹏夫妇与牧民们互相帮助,公司像个大家庭。
豆拉才让的女儿小时候弱视,他俩带孩子到儿童医院做手术;知道牧民们有风湿,每次去乡上都带膏药给他们贴在身上;过年,每家都能收到夫妻俩的礼物:大铝锅、绞肉机、电饭煲、床上四件套…2001年,安鹏夫妇教英语的学校的藏族孩子们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他们为我们做的,大家心里都有。
所以,公司的事情大家都努力参加。
”牧民西加说。
“每次去家里培训,他们一定提前烧热奶茶,蒸包子,下面片,怕我们吃不惯,还学着炒蔬菜,”一旁的索南措说:“去了十几年,好像每次都是新客人一样。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图片由受访者提供跟安鹏夫妇合作十几年,阿爸久多觉得自己最大的变化是“眼睛打开了”:“以前,我觉得这些手工不可能当做产品卖,现在才知道传统的技术可以用到新的地方,不会流失。
”他已经用妻子的名字注册了自己的公司,打算明年开张。
用“恩赐”回报更多人“想想很有意思,”和平说,“我小时候特别喜欢织毛衣、勾花边,家里也有个小小的缝纫机。
”在她看来,做自己喜欢又很擅长的事情是种“恩赐”,虽然举家来到远隔重洋的中国青海,但也正是在这里,心灵手巧的她又找回儿时温暖熟悉的记忆,并用这种“恩赐”帮助了更多人,“我觉得很幸福。
”和平说。
安鹏一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安鹏与和平都是在缺乏父母的陪伴下长大的,“我们的爸妈要做生意,特别忙,所以来青海时,孩子一直跟在我们身边,”运营公司、去藏区旅行、做手工,“我们喜欢一个家一起做事情的感觉。
”安鹏一家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如今,安鹏的父母已年过九十,两个儿子在荷兰、英国念书工作。
夫妻俩隔一两年抽空回去探望,生活的重心依然在青海。
周围有朋友劝他们回去:“这里这么辛苦,条件也不如荷兰。
”但夫妻俩不这么想:“我们没觉得很苦,我们喜欢住在这里,跟人合作。
”2019年安鹏在果洛藏族自治州玛沁县培训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刚开始做出产品要卖,很多人说‘这种包我们也能做’。
”安鹏曾担心,参与的人越多,可能会影响自己的销售,“但是后来想想,我们最初的目的不是‘要做很多的手工艺品’,而是‘要让很多人可以做’。
”安多手工参加第二十届中国⋅青海绿色发展投资贸易洽谈会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公司应该一直往前看,”安鹏认为,与其担心别人做什么,不如花心思开发新创意、新产品。
“我们最愿意看到,将来青海的藏族特色手工艺品被更多人知道,牧民们也可以独立设计制作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自己运营公司,不再需要我们这些外国人。
”作者:潘雨洁【编辑:苑菁菁】责编:韩雯雯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浙江46岁妈妈和女儿同时怀孕,要不要孩子?检查结果让她陷入两难……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