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的造型往往是对传统木构建筑的模仿。
单体木构建筑从上至下分为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影壁与之对应,也分为壁顶、壁身和壁座,每一部分具有相应的装饰手法。
影壁的壁顶参照房屋的屋顶,也有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和硬山顶等几种等级形式。
根据不同的形式,由屋顶、屋脊、屋檐和檐下的椽、檩、博风、斗拱等部分构成。
在砖影壁和琉璃影壁上,这些部分大多由砖材制成的仿木构件替代,仿木效果逼真,又具有砖石朴质的美感,但在细节和拼接方式上较木作有所简化。
壁身作为影壁面积最大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影壁的视觉中心,也是装饰的重点。
大型青砖影壁和琉璃影壁壁身多在中央和四角进行装饰。
中央的构件为“盒子”,形状可为海棠形、菱形、圆形、方形等,是影壁最重要的装饰之一;其纹饰多种多样,常用兽纹和植物花卉纹,也有用文字及各类吉祥图案的。
四角的三角形构件为“岔角”,起着辅助装饰的效果。
琉璃影壁壁身往往使用琉璃饰面砖在盒子和岔角进行装饰,配合所在建筑群的不同功能使用对应主题的纹样。
壁座是整个影壁的底部承重部分。
普通砖影壁的壁座常常直接用砖砌成,大型砖影壁和琉璃影壁则常采用须弥座形式。
须弥座原为佛像的台座,后应用于建筑中,具有上下突出、中部束腰的特点。
须弥座自下而上分为土衬、圭角、下枋、下枭、束腰、上枭、上枋七层,土衬和圭角在最下部,其余各部分上下对称,各具装饰。
束腰是各层中最宽的,有的高级影壁在上、下枋和上、下枭之间还带有上、下涩。
影壁的须弥座分为石质须弥座和琉璃须弥座两种。
琉璃须弥座在外部贴饰琉璃,只在琉璃影壁中出现,部分琉璃影壁也采用石质须弥座。
木影壁自身较为轻薄,其壁座采用抱鼓石的形式承托壁身。
故宫博物院教育团队充分利用场馆的独特空间,在“首都科普主题研学基地建设项目”所倡导的“传播科学思想与方法”理念指导下,设计并推出十五个课程。
课程以小学、初中学生为主要对象,主题涵盖影壁、烫样、桥、排水系统、屋顶、屋脊兽、彩画、窗、石子路、日晷、钟表、大水缸、山石、看门瑞兽和屏风等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