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
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约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下面这首《终南别业》便是王维初居终南山时写下的,此诗抒写诗人隐居终南山期间那种悠然自得的情怀,极尽诗人淡泊清闲、随遇而安、无往不适的意致,颈联十字闲适悠远,读后令人心旷神怡!《终南别业》王维〔唐代〕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首诗的大意是: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王维这首《终南别业》历来吟诵甚多,王维人称诗佛,这首是公认的禅诗,而诗中又处处表现禅理,历来解析这首诗歌的往往谈王维的淡泊宁静怡然自乐的情调,而实际不达至理。
刘辰翁评,“无言之境,不可说之味,不知者以为淡易”,可谓深契王维之意。
首联先写“好道”。
诗人说,自己中年以后即厌弃尘俗,信奉佛教; 到了晚年,方得卜宅终南,独自过着隐居生活。
落笔自然、精炼,既申述出隐居理由,又洋溢出超然世外的情味。
颔联两句写自己学道兴趣味浓,往往独来独往,而这种领悟禅宗至理的心境只可自己知道,不可与人言说。
“每独往”、“空自知”都蕴含着无所染著、无所系缚的意思。
“每独往”意在创造一种静的氛围,同时在这种氛围中获得息妄修心、泯绝无寄的境界。
“空自知”表现的则是“借言以会意,意尽无会处”(鸠摩罗什《十喻诗》)的禅理。
颈联写景,极富禅机,是全诗的精警之笔。
这一联,将叙事、写景和抒情融为一体。
从叙事角度看,十个字之中,一气叙写出诗人一行、一到、一坐、一看,干净利落,显出诗人无住无著、自由洒脱之态;从抒情角度看,行到水穷,仍然不急不忙、不烦不恼,就在水边看白云涌起。
尾联则总括全诗。
言深居南山,每每独往,观水看云之胜事乃林叟日日之所得,故油然生羡,相与谈笑而忘返也。
这里突出了“偶然”二字,将全篇所写出游中偶然遇到的种种情景上下贯穿,完成了一个空灵浑融的艺术意境的创造。
这种情、景、事、理水乳交融,诗人心灵与自然复合的意境,是诗之化境,也是禅之悟境。
全诗自始至终描绘作者的闲适生活,写得淋漓尽致,但其对仕途的厌倦之情尽在不言中。
【声明】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