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的量词到底用什么才合适呢?各位琴友不妨来一同探究其中的答案吧。
目前来说,最常听到的两种说法是“一床古琴”和“一张古琴”,更有甚者称其为“一台古琴”或“一架古琴”,毋庸置疑,后面的两种说法难免有所偏颇。
因此,我们就针对最为主流的“一床”和“一张”进行相关论述。
“床”,这类单字有名词意义,所以从名词意义开始衍生,床的名词意义,一种用来躺的器具,抽象化:躺的。
具体化“躺着”:承载着某物。
遂,如果“床”这字当某物的量词,就得看那东西是否主要用来承载某物的,琴显然不是主要用来承载某物的。
但如果一定要用“床”来做本身不是用来承载某物的量词的时候,说明这个“某物”是被赋予了承载的意义,所以在下觉得,当我们用“床”做琴的量词时,琴被赋予了承载着某物的意义,显然这个被承载的某物不是具体的东西,在古琴中,应该是用来表达承载着某种精神。
所以,一床琴,属于诗意表达。
此外,古代有很多诗词都形容过古琴。
如:唐 张乔《题友人草堂》:“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 宋 仇远《浣溪沙》:“栊月凉筛金琐碎,床琴清写玉丁当。
元 沈禧《风人松·咏书景》:“相随惟有一床琴,得趣最幽深。
”明 冯惟敏《海浮山堂词稿四卷》:“闲中过,乐处寻,一枝藜杖一床琴。
” 明《长物志》曰:“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
” 这些都是用“床”来形容古琴的。
“张”,这类单字,本身是没有名词意义的,但有动词意义——从收缩到展开的趋势,抽象化,一种延展的状态。
琴的形象是延展的,不是收缩的,所以,一张琴,属于真实描述。
古诗词中也常见用“张”形容古琴的诗词:如唐 刘禹锡《罢郡归洛阳闲居》:“花问数杯酒,月下一张琴。
闻说功名事,依前惜寸阴。
” 唐 白居易《池窗》:“池晚莲芳谢,窗秋竹意深。
更无人作伴,唯对一张琴。
” 宋 宋先生 《浪淘沙·我有一张琴》:“我有一张琴。
随坐随行。
无弦胜似有弦声。
”宋 苏轼《行香子·述怀》:“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清奕绘《江神子》 : “三朝阿监一张琴,觅知音,少知音。
”因此,“一床古琴”和“一张古琴”都是正确的说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