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琴,好不好?“把”,指一手可握持或扎成束的东西,往往有“柄”的结构。
比如我们说一把二胡,一把小提琴,一把琵琶,这都是合适的,而古琴的结构显然用“把”并不准确。
不过如今“一把琴”这样的表述还是特别多的。
主要因为古琴是相对小众的乐器,以前“琴”就专门指“古琴”,后来“琴”就成了泛指,“一把琴”这样的说法就广泛传播了。
不过当遇到有说“一把琴”的朋友,比起指责“讲一把琴俗不可耐”,可以说“把做古琴的量词不恰当”,这样恐怕更能显出风度。
一“张”琴,好不好?从字意的角度说,“一张”用来描述平面或是由某个平面承担主要功能的物件,比如一张纸,一张床。
“张”还可以描述某些可以张开闭拢的东西,比如一张弓。
我们在描述琴弦的时候会说“张于琴上”。
所以用一张琴的表述是合适的,古人也是如此称呼。
苏轼在《行香子·述怀》中写道:几时归去,作个闲人。
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刘禹锡《罢郡归洛阳闲居》也写:花间数杯酒,月下一张琴。
一“床”琴,好不好?对于“一床琴”的表达,众说纷纭。
一派认为“一床琴”的表达最雅;另一派则认为故作高深,甚至恶俗。
到底“一床琴”是何意呢?我们考察床作为量词的含义,现在常用的主要有两个:1、意思和“架”相近,如 强弩十二床,一床屏风等。
2、意思和“条”相近,如 一床被子。
这里我们很难说“床”是古琴合适的量词。
我们如果考察古文中一床琴的表述,就会理解古人的意趣。
唐代张乔《题友人草堂》: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三亩竹子在水边,一床书籍在琴畔。
这里“一床”更多是形容书籍很多铺满了床。
如果谁用这句诗试图论证“床”是古琴的量词,说明对方古文功底不好,误读了诗句的意思。
而古文里也确实有用“一床琴”的表述:明《长物志》:“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壁悬一床。
”元代沈禧《风人松·咏书景》:“相随惟有一床琴,得趣最幽深。
”我们细细体会其中的意思,会发现“一床琴”,形容的是琴在琴床(以壁为床也可)上,处于布置好的状态。
既然论“床”,就一定要有“床”才可。
倘若去朋友家看到一张琴悬在墙壁上,或是去博物馆看到古琴的陈列,都可以说“这床琴真好看”,那是十分文雅的。
可若是看到一人抱着琴在走,或者很随意的斜靠在墙角,便说“这床琴真好看”,就不太恰当了。
量词作为语言的一部分,都脱胎于生活,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细细体会中文的含义,绝不是为了单纯追求“风雅”,故意用一些奇词怪语,更多的时候是为了准确的描述。
中文是极其精炼的,在恰当的时候用恰当的表达,才是真正的高雅。
若是脱离实际,一味追求与众不同,反而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