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床,作为家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承载着人们的休憩与安眠,更是文化与历史的见证者。
从简单的席地而卧,到繁复精美的各式床榻,古代床的演变历程,如同一部浓缩的社会文化史,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追求、生活习俗与技术水平。
榻:简朴中的尊贵追溯至西汉后期,榻作为一种新兴的家具形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榻,其形狭长低矮,最初主要作为坐具使用,因其无围设计,又被称为“四面床”。
在那个时代,榻不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文人雅士聚会交流的重要场所。
如贤臣陈蕃以榻迎君子,不仅展现了主人的热情好客,更赋予了榻以深厚的文化内涵。
榻上谈笑风生,孕育了“下榻”这一礼遇,象征着宾主间深厚的情谊与尊重。
随着时间的推移,榻逐渐演化为一种多功能家具,既可用于坐卧,也常被用作搬运方便的临时休息之所。
在唐宋时期,榻更是成为文人墨客书房、客厅的标配,他们或研读经史,或鉴赏书画,或品茗弈棋,榻上生活充满了雅致与情趣。
特别是“贵妃榻”或“美人榻”,以其精致的雕刻、柔和的线条,成为古代女子小憩的佳选,让人在慵懒中感受到一份别样的风情。
罗汉床:厅堂中的典雅气派如果说榻是文人雅士的私人领地,那么罗汉床则是厅堂中的尊贵象征。
罗汉床,顾名思义,其形态与僧人打坐用的禅榻相似,左右和后面装有围栏,但不带床架,整体显得庄重而典雅。
大的罗汉床可供坐卧,其作用相当于现代的沙发,是古代厅堂中不可或缺的待客家具。
罗汉床的设计巧妙,围栏多用小木做榫攒接而成,也有用三块整板做成的,既稳固又美观。
中间常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供宾主对坐交谈,营造出一种和谐而庄重的氛围。
古人讲究礼仪,厅堂中的罗汉床不仅是待客之所,更是主人身份与品味的体现。
其上的雕刻图案,往往寓意深远,如山水花鸟、吉祥纹样等,不仅装点了家具,更寄托了主人的美好架子床:休憩的安全港湾架子床,又称棚架床,因其床顶设有架子而得名。
它是古代使用最为广泛的床型之一,以其坚固耐用、美观大方而深受人们喜爱。
架子床三面设有围栏,正中无围,便于上下,四角立柱上承床顶,顶盖四周装楣板,床面两侧和后备装有围栏,形成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既保证了睡眠的安全性,又增加了私密性。
架子床的制作工艺精湛,多采用榫卯结构牢实。
床体上雕刻着丰富的图案,如民间故事、吉祥图案、山水花鸟等,寓意着平安、和谐、繁衍与富饶。
南北地域特色鲜明,南方湿润地区多采用藤编床屉,吸湿透气;北方寒冷地带则选用木板床屉,温暖舒适。
架子床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舒适生活的追求,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趣。
拔步床:奢华的身份象征如果说架子床是古代普通百姓的休憩之所,那么拔步床则是权贵阶层的专属奢侈品。
拔步床,又称八步床,是体型最大的一种旧式大床,前面有碧纱厨及踏步,造型奇特,体积庞大,结构复杂。
它如同将架子床安放在一个木制平台上,平台前沿长出床的前沿二三尺,四角立柱镶以木制围栏,有的甚至在两边安上窗户,形成一个回廊,内部空间足够容纳桌椅等小件家具。
拔步床的制作工艺极为考究,多采用紫檀、黄花梨等名贵木材,镶嵌、髹漆、贴金等工艺精湛绝伦,显得金碧辉煌,极尽奢华。
它不仅是休憩的寝具,更是主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在拔步床上,有着不同主题含义的雕刻和绘画,除了吉祥如意的图案和戏剧故事、民间传说外,还有带有某些云雨之事的暗示色彩,成为夫妻之间的秘密。
此外,拔步床还设有小机关,便于父母了解子女房中生活,体现了古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与教诲。
古代的床,从简单的席地而卧到繁复精美的各式床榻,不仅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变迁和审美追求的提升,更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
每一种床型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它们不仅是古人休憩的寝具,更是文化的传承者和历史的见证者。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我们或许已经习惯了现代化的床具和生活方式,但那些古老的床榻依然值得我们去品味和回味,去感受那份超越时空的文化韵味和历史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