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昌扯白糖丨扯白糖是绍兴安昌的传统地方小吃,相传起源于明朝年间。
扯白糖是绍兴人儿时最甜美的零嘴,在当地颇受欢迎。
扯白糖的制作,是在锅中放入白糖与水,边煎时搅,待糖水搅成倒出不流淌、稍冷不烫手的金黄色稠软状,遂将其抛上木棍,拉、甩、拉、甩……周而复始,越拉越长,越拉越白,散发出阵阵醇香。
最后用手搓成长圆条,用剪刀截下寸许,就成了透透鲜、蜜蜜甜的“扯白糖”。
匚 古镇人家扯白糖作为绍兴的四大古镇之一,安昌素有"碧水贯街千万居,彩虹跨河十七桥"的美誉。
如今现存三里长的依河古街市上,诸多传统特色的店铺作坊,错落有致的翻轩骑楼,粉墙黛瓦的台门民居,曲折幽深的石板弄堂,古老多姿的各式石桥。
虽经千年岁月,古镇人家依然保持着传统生活习俗,让人沉浸在浓浓的水乡风情中。
在老街上,诸多本地百姓制作的传统特产琳琅满目,除了腊肠、酱鸭、鱼干,还有绍兴传统名产——扯白糖。
手艺人在河边扯起白糖,犹如银龙飞舞。
诸多游客蜂拥围观,忙不迭的掏出手机购买,煞是热闹。
在老桥头不远处的一座老宅子里,扯白糖手艺人郭云讲述起关于扯白糖的历史,让我止不住的感慨,原来在这一份甜蜜的背后,竟有如此令人唏嘘的往事。
匚 水乡里的辛酸往事堕民,指元明清时期,在浙江境内一群被流放的人。
平民视堕民为“贱民”,其所从事之职业,均被贬称为“贱业”;堕民之举止行动,一概侮之为“贱相”。
这一群人被排斥于“士农工商”之外,不许应科举、不许与平民通婚。
正如鲁迅所云:“男人们是收旧货,卖鸡毛,捉青蛙,做戏;女的则每逢过年过节,到她所认为主人的家里去道喜,有庆吊事情就帮忙。
” 堕民遍布浙江各处,而绍兴是其最大的居留地。
安昌的彭家溇,就是一处堕民的居住地。
而安昌扯白糖的技艺,就是发源于此。
在安昌,“扯白糖”原来叫“堕民糖”。
根据郭云的描述,扯白糖原为宫廷甜点,技艺随堕民流放而散落民间。
安昌早年间许多堕民就是以唱戏、做糖换糖为生。
郭云小时候,镇上扯白糖的艺人全都来自于彭家溇。
小小年纪的他,经常会流连于老艺人的摊位前,看着一团白糖在柱子上不断地翻飞,那是他儿时的美好记忆……匚 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新中国成立后,堕民才开始真正翻身,其政治地位、职业行当、经济收入等各个方面,开始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而世俗观念的消除不是一朝一夕的,据郭云的父辈和他描述,直到六十年代,安昌镇上的居民与堕民后裔通婚,还是会被别人耻笑,这一情况后来才慢慢消失。
当问及如今的状况,郭云笑言:“现在完全和我们一样的,有很多混得比我们还要好。
”如今郭云也成为了一名扯白糖的手艺人,他的师父就来自彭家溇。
随着镇上旅游业的兴起,游客逐渐增多,镇上扯白糖的人家从原先的两三家增加到了十几家。
除了原先彭家溇的手艺人,也有不少他们带出来的徒弟。
今日的安昌,扯白糖与腊肠一起,已经成为了古镇的一张名片,就像是郭云说的:“拉出了安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