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基础构造 普通砖基础是由烧结普通砖与砂浆砌成,砖的强度等级不应低于MU10,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5,应采用水泥砂浆或水泥混合砂浆。
砖基础由基础墙和大放脚组成,大放脚即是基础墙底下的扩大部分。
大放脚有等高式和不等高式两种。
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收进一次,每次每边收进1/4砖长;不等高式大放脚是每砌两皮砖收进一次与每砌一皮砖收进一次相间,每次每边收进1/4砖长,最底下一层为两皮砖。
砖基础剖面 砖基础大放脚的层数及底宽应经过结构计算而定。
距室内地面以下一皮砖处,在基础墙的水平灰缝中应设置水平防潮层,防潮层一般采用1:2.5水泥防水砂浆。
砖基础二.砖基础施工要点 (1)砖基础施工前,应在相对龙门板上定位轴线点间拉准线,用线锤将定位轴线引到基础垫层面上,用墨线弹出,再依据定位轴线,向两旁弹出基础大放脚底面的宽度线。
基础放线 如果建筑物周边处未设置龙门板,则应从定位轴线的引桩间拉准线,依此准线将定位轴线用线锤引到基础垫层面上。
基础放线完毕后,应进行复核,检查其放线尺寸是否与设计尺寸相符,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规定。
(2)砖基础砌筑前应将垫层表面清理干净,比较干燥的混凝土垫层应浇水润湿。
(3)在基础的转角处,纵横墙交接处及高低基础交接处,应支设基础皮数杆,并进行统一抄平;在基础的转角处要先进行盘角。
除基础底部的第一皮砖按摆砖撂底的砖样和基础底宽线砌筑外,其余各皮基础砖均以两盘角间的准线作为砌筑的依据。
(4)内外墙的砖基础均应同时砌筑。
如因特殊原因不能同时砌筑时,应留设斜槎(踏步槎),斜槎长度不应小于斜槎的高度。
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由低处砌起,并由高处向低处搭接;如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大放脚的高度。
砖基础高低接头处砌法 (5)在基础墙的顶部、首层室内地面(±0.000)以下一皮砖处(-0.006m,设置防潮层。
如设计无具体要求,防潮层宜采用1:2.5的水泥砂浆加适量的防水剂经机械搅拌均匀后铺设,其厚度为20mm。
抗震设防地区的建筑物严禁使用防水卷材作基础墙顶部的水平防潮层。
建筑物首层室内地面以下部分的结构为建筑物的基础,但为了施工的方便,砖基础一般均只做到防潮层。
(6)基础大放脚的最下一皮砖、每个大放脚台阶的上表层砖,均应采用横放丁砌砖所占比例最多的排砖法砌筑,此时不必考虑外立面上下一顺一丁相间隔的要求,以便增强基础大放脚的抗剪强度。
基础防潮层下的顶皮砖也应采用丁砌为主的排砖法。
(7)砖基础水平灰缝和竖缝宽度应控制在8~12mm之间,水平灰缝的砂浆饱满度用百格网检查不得小于80%。
砖基础中的洞口、管道、沟槽和预埋件等,砌筑时应留出或预埋,宽度超过300mm的洞口应设置过梁。
(8)基底宽度为二砖半的大放脚转角处、十字交接处的组砌方法如下图所示。
T字交接处的组砌方法可参照十字接头处的组砌方法,即将图中竖向直通墙基础的一端(例如下端)截断,改用七分头砖作端头砖即可。
有时为了正好放下七分头砖,需将原直通墙的排砖图上错半砖长。
二砖斗大放脚转角砌法二砖半大放脚砌法(9)基础十字、T字交接处和转角处组砌的共同特点是:穿过交接处的直通墙基础的应采用一皮砌通与一皮从交接处断开相间隔的组砌型式;T字交接处、转角处的非直通墙的基础与交接处也应采用一皮搭接与一皮断开相间隔的组砌型式,并在其端头加七分头砖(3/4砖长,实长应为177~178mm)。
(10)基础砌完后,应及时回填。
基槽回填土时应从基础两侧同时进行,并按规定的厚度和要求进行分层回填、分层夯实。
单侧回填土时,应在砖基础的强度达到能抵抗回填土的侧压力并能满足允许变形的要求后方可进行,必要时,应在基础非回填的一侧加设支撑。
砖基础 全文完。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希望我的文章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在评论下方表达不同观点。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还不错,欢迎关注“固央建材”,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优质施工、装修知识。
谢谢您! 备注:部分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