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康有为登上被烧毁的黄鹤楼,吟出一首佳作,含蓄深沉、不输唐人

发布:2024-09-22 浏览:41

核心提示:今年中秋,在“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脚下,一场为“中秋登楼夜”的晚会火出了圈。数以万计的网友在这里打卡,“诗词里的黄鹤楼”也成了网络热门词汇。据不完全统计,与黄鹤楼有关的诗词有上千首之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传说李白曾登上黄鹤楼,诗兴大发,正想提笔挥毫之时,看到崔颢的诗,感叹再三,最终只能掷笔而去,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故事。从唐到清,黄鹤楼无数次在战火中损毁,又无数次被重建;无数人闻名而来,留下动人的诗句。陆游的“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

今年中秋,在“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脚下,一场为“中秋登楼夜”的晚会火出了圈。
数以万计的网友在这里打卡,“诗词里的黄鹤楼”也成了网络热门词汇。
据不完全统计,与黄鹤楼有关的诗词有上千首之多,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传说李白曾登上黄鹤楼,诗兴大发,正想提笔挥毫之时,看到崔颢的诗,感叹再三,最终只能掷笔而去,留下“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故事。
从唐到清,黄鹤楼无数次在战火中损毁,又无数次被重建;无数人闻名而来,留下动人的诗句。
陆游的“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苍凉悲慨;贾岛的“青山万古长如旧,黄鹤何年去不归”孤独深挚;陈录的“千峰笑指来时路,黄鹤楼前月是君”深沉动人;毛主席的“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壮丽豪阔。
李白虽然没有直接写过黄鹤楼,却对它有着特殊的情怀。
他曾三次登上这座楼,留下了不少与它相关的诗作。
比如“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比如“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还有那首最有名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那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千古名句。
1884年9月22日,一把大火再次将黄鹤楼烧毁。
此时的晚清政府,已经被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叩开了大门,正一步步走向衰败。
在此后漫长的动荡与战火中,仿佛所有人都无瑕再顾及这座历史名楼,令它在世上消失近百年。
然而,有意思的是,虽然天地间没有黄鹤楼,但文人们依然不懈地在诗词中描绘它的美丽。
比如在楼毁之后的第十年,36岁的康有为就写下了一首《登黄鹤楼》:浪流滚滚大江东,鹤去楼烧矶已空。
巫峡雨云卷朝暮,汉阳烟树带青红。
万家楼阁随波远,百战江山扼势雄。
极目苍天帆影乱,中原万里对西风。
从1891-1894年,康有为一直在广州讲学,寻找并宣讲自己理想中的救国之法。
他并没有真的“登黄鹤楼”,却为何要以此为题,写下这样一首诗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浪流滚滚大江东,鹤去楼烧矶已空。
”开篇诗人就交代了,万里长江依然滚滚东去,黄鹤矶上的那一座名楼却已经被烧毁了。
他化用了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意,却在鹤去之后又翻一层:黄鹤早就飞走了,连黄鹤楼也已经被烧毁了,只留下空空荡荡的石矶。
物是人非的沧桑悲凉之感,仿佛扑面而来,令人忍不住为之伤怀。
“巫峡雨云卷朝暮,汉阳烟树带青红。
”颔联借用了两个经典的画面,描绘出了诗人想象中的黄鹤楼外的壮丽奇景。
巫峡在四川巫山县和湖北巴东县之间,两岸奇峰峭壁连绵,峡谷曲折幽深,终年云雾不散。
汉阳则是在黄鹤楼下长江的对岸,站在楼上远眺,可以影影绰绰看到对岸的影子。
康有为化用了王勃的“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和崔颢的“晴川历历汉阳树”,构筑了一个朦胧梦幻、又具有流动性的画面。
“万家楼阁随波远,百战江山扼势雄。
”颈联从幻象中的繁华景象转向现实,那些过往的兴衰都已经消逝,亘古不变的却是武汉所处的地理位置。
武汉有“九省通衢”之称,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同时又山川险固、地势险要,是历来公认的兵家必争之地。
“百战江山”,极言在这里战争发生频率之高;一个“扼”字,又展现出其地理环境和战略地位的重要性。
从这一句,诗人才开始渐渐显露出了他写这首诗的真实意图。
“极目苍天帆影乱,中原万里对西风。
”极目远眺,苍天高无极,长河流不息,辽阔的水天之间,是仓皇凌乱的船只。
中原大地,万里江山,却残破不堪,在“西风”无情的肆虐下,前路茫茫,不知未来。
尾联才是康有为真正想表达的内容,他想象自己站在传说中的黄鹤楼上,想象着自己和古代先贤一样,看到了最为瑰丽的风景。
然而,凭栏远眺,望着北方广阔的中原,终于令他惊醒过来——眼前早已不是繁华世界,而是危机四伏的人间。
“西风”在诗中代表的是西方列强,他们虎视眈眈,试图强占华夏土地。
康有为写下这首诗时,正是1894年。
这一年,湖广总督张之洞斥重金建造的汉阳铁厂,终于开始投产,致力于“实业救国”。
也是这一年,甲午战争爆发,满清政府仓皇应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
康有为虽然是一介书生,却时时刻刻关心国事,积极寻求真理,寻找变法救国的道路。
他将张之洞的所作所为当成救国的希望,在《公车上书》中称张“有天下之望”。
所以,他选择当时并不存在的黄鹤楼,来抒发自己对国家前途的忧虑,目的多少是冲着张之洞而去。
而张之洞也不负所望,在他推动的维新变法中,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帮助。
这首《登黄鹤楼》,虚实结合、情调悲慨,意蕴丰富、内核深沉,虽平仄稍有不妥,却也不失为一篇佳作。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李白怎么登上的黄鹤楼,《长安三万里》拍给你看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