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也说耍女婿、耍媳妇的那些事(也说耍女婿)

发布:2024-09-22 浏览:40

核心提示:文/周纪合看了孟秋的《新女婿吃鸡蛋》一文,被文章中新女婿憨厚的形象所打动,不由使我想起了过去身边相女婿、妯娌姑嫂间戏耍新女婿、新媳妇的故事,说出来惹大家一笑。过去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双很少见面,了解有限,加之结婚年龄偏小,对男女之事懵懵懂懂,所以人们借结婚热闹之际,戏耍新媳妇、新女婿,一是测试新媳妇、新女婿的机灵程度,二是进行性知识启蒙教育。耍媳妇过去,“新媳妇过门,三天没大小。”无论什么辈分、年龄的人,都可与新郞、新娘耍笑三天,文明者让新人唱歌、敬礼、作揖,好浑者则要新人说黄段子、做

文/周纪合看了孟秋的《新女婿吃鸡蛋》一文,被文章中新女婿憨厚的形象所打动,不由使我想起了过去身边相女婿、妯娌姑嫂间戏耍新女婿、新媳妇的故事,说出来惹大家一笑。
过去婚姻大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双很少见面,了解有限,加之结婚年龄偏小,对男女之事懵懵懂懂,所以人们借结婚热闹之际,戏耍新媳妇、新女婿,一是测试新媳妇、新女婿的机灵程度,二是进行性知识启蒙教育。
耍媳妇过去,“新媳妇过门,三天没大小。
”无论什么辈分、年龄的人,都可与新郞、新娘耍笑三天,文明者让新人唱歌、敬礼、作揖,好浑者则要新人说黄段子、做一些不堪入目的动作,俗称“热闹媳妇”。
而且是耍媳妇的来人越多,越能证明这家人的乡兴好。
耍媳妇从新媳妇一进门就拉开了序幕。
新媳妇刚刚跨过火走进家门,“迎姑嫂”就嘴里念叨着“瓢洗脸,袱子擦,娶下媳妇像阿家”的词语,拿个铜瓢招呼洗脸,在新媳妇揭起盖头洗脸的瞬间给脸上抹一点红;在招呼新媳妇向炕上坐时,趁机给屁股下的褥子里塞一整块灶房烧过的煤渣(也是检验媳妇的机灵成度)。
晚上的新房里,挤满了“热闹媳妇”的大人小孩。
刚开始,有长辈在场,还比较规矩,只是让新媳妇唱歌、敬礼,或者“作带把揖”(夫妻相拥作揖)。
等到夜深人静,长辈退场,新房成为和新郎年龄相仿的者的天下,这些人三句话不离裤带下,黄段子尽嘴向外冒,还要新媳妇跟着学说,甚至“逮虼蚤”、“染布”、“长虫过道”等下流动作也要新人配合做,如不然笤帚疙瘩、甩子把、鸡毛掸子就会落在新郎头上。
鸡叫三遍,闹新房的人陆续退场,但黑暗的角落里,还会藏下一些“听房”的好事者。
第二天,新人之间的情话和晚上所发生的事情就会在同龄人之间传播。
更有甚者,会借新人熟睡之机拿走衣服,要家属拿红包来赎。
五哥的婚事上世纪六十年代,本家五哥订了头一个媳妇,眼看着要领证结婚了,却因为一些礼数上的屑碎事退婚了。
五哥是二伯的老生子,一家人疼爱有加,大小事情都有父母、哥哥姐姐担待,就连吃饭也是二大妈调好递到手上,养成了遇事不上心的习惯。
十八岁订婚,对象是古城赵财东的爱女。
赵财东是书香门第,家大业大,媳妇女子一大群,凡事讲礼数。
新社会,结亲已经不讲门当户对,但把女儿许配庄稼汉出身、家境一般的五哥,总有下嫁之感。
那是头一年订婚的麦收后。
二大妈用心用意蒸了一篮子馄饨,买了四样糕点和时鲜水果,让媒人带着五哥去未来的丈人家看忙罢。
“丈母娘是女婿的鸡蛋罐罐。
”一进门,按照关中道的惯例,丈母娘要先给新女婿做荷包鸡蛋。
“长天吊日头,先吃几个荷包蛋垫垫。
”五哥和媒人刚刚落座,赵家岳母和几个嫂嫂就说着进了灶房。
不大功夫,散发着香油味的荷包蛋就由赵家大嫂用红漆托盘端了上来。
五哥正在和赵财东、媒人在围着八仙桌喝茶,谈论当年庄稼的收成、长势,看到桌上的荷包蛋,听到媒人的招呼,未加思索,就拿起了筷子端起碗,斯斯文文地将四个荷包蛋一扫而光(为了试验新女婿的机灵成度,嫂子们给五哥的碗里放了许多的盐。
新女婿如果机灵,应该把自己的碗和媒人的碗互换一下。
再不然吃出味道不对应该说出来。
)很快,灶房里叽叽喳喳,议论纷纷。
赵财东把媒人叫到下房盘问:“这娃该不会缺心眼?”媒人一再解释:“老生儿,倩倩娃,饭从来都是他妈给调。
实诚娃,没有一点点麻达!”春节到了。
初二媳妇来二伯家拜年,初三五哥去丈人家拜年。
按规程,吃饭先要祭拜祖先。
赵财东家的先人曾出仕武官,影轴上亭台楼阁光鲜亮丽,身着官服的先人近两米高,不怒而自威。
供桌上银色的祭器光可鉴人,各种水果食品饭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绸缎质地的供桌围群上善财童子服装鲜艳、笑容可掬。
赵财东先点燃供桌前的红蜡烛,后点燃三炷线香递给五哥。
五哥穷家小户出身,那见过如此排场的祭祖场面,心内不由紧张起来。
在把线香往香炉插时,一用力,线香折了,再插,又折了!五哥头上的汗水淌了下来(原来是那些嫂子们在香炉内埋了片袼褙,第一次线香折断后,五哥应该用手摸摸香炉下边有什么东西。
)开饭了,兄嫂前来劝酒,五哥一再声明不能喝,但经不住众人的坚持,还是喝了几杯。
就在五哥放下筷子饭局即将结束的时候,二嫂从馍盘里拿起半个馍馍说:“把你的半个馍吃了,我们古城有规矩,吃馍不能剩!”憨厚的五哥接过二嫂手里的馍馍,夹些辣子就吃了(天知道那是谁掰的半个馍!)就在二伯二大妈张罗着准备给儿子结婚的时候,媒人来了:女方提出退婚,理由是五哥太老实,脑子缺根弦。
花婶相亲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
花婶娘家在高明坡上,年轻时的花婶长得和她的名字一样,白皙漂亮,两根长长的麻花辫走起路来随着腰姿左右摆动,惹来不少小伙子热辣辣的目光。
上世纪五十年代,女孩子基本都不上学,可花婶的父亲却让女儿读完了高小,加之花婶自幼就聪明有主见,政府号召婚姻自主,迷胡《梁秋燕》演的正热闹,爹也不想让女儿受委屈,相亲订婚的事就由着女儿自己去。
但高明坡上井深36丈,吃水比油难,女婿家最好在镰山下古城附近,别让女儿再过为吃水发愁的日子。
梁家寨奚大叔是家里的独生子,家道殷实,是做庄稼的行家里手,只是人长得有些黑,婚事高不成低不就。
奚家老爷子把儿子的婚事托付给了奚大叔的姑父。
奚大叔的姑父曾经是走村串户的货郎,见多识广,对内侄的婚事十分上心。
他摸清了花婶父女的心思,就想出了偷梁换柱的相亲“妙计”。
他告诉花婶,内侄聪明伶俐,心地善良,魁梧壮实就是脸稍微黑些:“娃黑是黑,是本色,耐看。
而且梁家寨井浅水甜,和两女古城连畔种地,有果园、菜园,上街买东西、吃菜都方便,生活条件比高明坡上强百倍。
”春天,万物复苏,大地一片葱绿,阡陌上踏青赏花的人成群结队,人们沉浸在春和景明的大自然之中。
三月三,两女古城过古会,有大戏凑热闹。
人们呼朋唤友,相跟着逛古会,四条大街红男绿女川流不息,油糕桌、凉粉摊、甑糕锅前围满了老人小孩。
花婶父女两在媒人的带领下,也趁着古会相女婿。
他们每人吃了一碟油糕后,走进合作商店。
商店内各色商品琳琅满目,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食品柜台前,一位个子高挑、眉目清秀、肤色黝黑、留着长发的售货员正给一位头上戴着蓝帽子的人称食品,还笑着点头说话,像是在给来人打招呼。
媒人指着食品柜台说:“就是买食品的那个黑脸大个子。
”“卖食品的!”花婶父女向食品柜台望去,虽然小伙肤色不算白,但人长的精神,有气质,还是个售货员,是理想的对象。
换庚帖、过礼,一切按部就班进行。
结婚那天,女婿前来亲迎,花婶傻了眼:相亲那天是个留洋楼的黑脸大个子,今天迎亲怎么是个光头的黑脸大个子?原来媒人说的是买食品的黑脸大个子,花婶父女一激动,听成了卖食品的黑脸大个子,把人家售货员给顾客微笑当作给自己打呼。
买食品的黑脸大个子戴个帽子,加之是个背身,连眉眼都没有看清楚!卖食品的黑脸大个子姓周,和奚大叔都是梁寨人,二人年龄相仿,那天在柜台前旧友相见,边买食品边交谈,使媒人的移花接木计得以实现,使花婶有苦说不出。
花婶埋怨媒人黑了心肝,婚后很长时间都不和姑父说话,但生米做成了熟饭,很快孩子出生了。
奚大叔一个大字不识的泥腿子,娶了识文断字、貌美如花的花婶,甭提有多高兴了。
一辈子花婶都在家里说了算,奚大叔对花婶爱护有加。
农闲时候或者雨天,奚大叔做家务,花婶却在抱着小人书或戏本看……事情过去六七十年了,奚大叔和花婶已经作古,五哥也儿孙满堂,垂垂老矣,“热闹媳妇”已经文明化,但人们还是在茶余饭后会谈起这些事。
这是当今青年人想也想不到、却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事情。
作者 周纪合作者简介:周纪合,陕西省大荔县人,生于1955 年正月。
自幼酷爱写作,怎奈水平不高,难成正果;后专攻医学,术不精而转从政。
碌碌无为,一事无成,老来偷闲舞文弄墨以求自娱,如一丛路边小草,不为争妍芬芳,只为与世界添一抹绿意。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儿子和媳妇给我买了一个小户型养老,我一个人住觉得很...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报价 装修网 装修风格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