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晨洒进宿舍的第一缕阳光,到子夜平静祥和的满园银灰。
未来的你们,将奔波在清华园中,自定义属于你们的清华时光,延续清华的百年故事。
安睡、阅读、骑行、饮食、体育……清华24小时,精彩生活等你来探秘。
谈梦小居清华24小时,一些时光总在温馨宿舍。
来自四面八方的青春面庞汇聚在一起,几声问候打破初见时的尴尬,开启即将共同度过的四年时光。
一起在炎炎夏日熬过军训,一起探索校内外的美食基地,一起在考试周熬夜奋战,一起在宿舍里畅谈人生理想……暖暖的宿舍,成了另一个家。
紫荆公寓,以清华大学校花“紫荆花”命名,正是大多数本科生的家。
四人一间,上床下桌,洁白的墙面、浅色的瓷砖地板,两张桌子中间是存放衣物的衣柜,宿舍外有阳台,两个宿舍的中间还有连接的中厅,给你留下充足的学习生活空间。
暑气熏蒸、冻咽吟寒绝不会在清华宿舍出现,紫荆公寓的每个宿舍内均安装了空调供同学租赁使用。
冬季,清华宿舍也享有与动物园一样提早供暖的待遇。
宿舍每层每隔4个宿舍便会有一个洗漱间,自助洗衣机、开水房、微波炉与信箱一应俱全。
学校每个月给予同学们20G的免费校园网流量,宿舍内,除了原有的网线插口,还新增了Wi-Fi。
如果你需要充实“零食库房”,离宿舍不远的学生服务中心(又名C楼)有地下超市,还有书店、眼镜店、打印店、理发店、银行,满足你的全部需求。
清华自行清华24小时,一些时光总在前行的路上。
根据2015年度清华大学统计资料简编,学校占地面积450.38公顷(不含附属医院),建筑面积238.42万平凡米,从学生宿舍走到日常教学楼就大约需要十多分钟的时间,在这样的校园中,若日日“脚踏实地”地“行走”绝不是明智的选择。
因此,自行车成为清华人必不可少的生存工具。
走在清华园,随处可见的清华大大小小的停车棚、停车室、停车线,停放了密密麻麻的自行车。
在学生上下课时间集中的时段,还会出现自行车堵车的情景。
此外,除了自行车,近年来,电动自行车也成为众多同学的选择,校西门与东门外都可购买。
如果需要提较大、较重的物品出校园,校园公交车也为我们提供了便利选择,每天7:30—18:00,校园公交车每10分钟发一班次,连接了公寓与北校门、西北校门、南校门、主校门、西校门。
“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清华之美,也如这首诗的意境般清新。
骑着自行车,穿梭在校园的主干道上,两旁是高大的绿树,拂过脸庞的是翠绿色的清风。
此景,是否是所有在高三案桌旁奋笔疾书的人们望着窗外的树木与鸟儿时的心中所向?体育不息清华24小时,一些时光总在充满欢笑体育场馆。
常言道:“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四个操场”。
清华大学拥有众多的体育场馆。
游泳馆、足球场、篮球场、棒球场、羽毛球场、兵乓球场、网球场和轮滑场应有尽有的体育场馆由你选择!众多的体育场馆显示出的是清华对体育的重视,“大清体校”的戏称也由此而来。
实际上,清华大学对体育的重视由来已久。
1919年,马约翰到清华任教后,主导建立了清华的体育教育体系。
1957年,蒋南翔校长提出“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推动全校体育运动发展。
1994年,清华大学开始正式从招生的层面实践“体教结合”。
2016年4月24日,清华大学105周年校庆日,第59届“马约翰杯”学生田径运动会开幕式举行。
在开幕式上,1966届毕业的校友方阵的横幅是“我们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啦!”时至今日,清华大学依旧传承浓厚的体育氛围,除了最为重要的“马约翰杯”田径运动会,还会有校级、院级和不同社团举办的多项体育赛事;3000米和1500米等也被分别纳入男女生的体育考核范围之中;阳光长跑、阿甘跑步也成为学校鼓励学生下午运动的措施。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在体育中凝聚众人合力,迸发出向上的无限力量,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吃行天下清华24小时,一些时光总在弥漫香气的食堂。
“桃李的煎饼,丁香的瓦罐,万人的涮羊肉,小桥的串,出了国,梦里也都是它们。
”有人曾这样表达对清华美食的眷恋。
清华的美食的确担得起这样跨越千里、穿越时空的眷恋与热爱。
数十所风味别具一格的食堂分布在院子里的重要角落,紫荆宿舍周围的紫荆园、桃李园,留学生公寓周围的玉树园、芝兰园,图书馆、教室附近的听涛园、观畴园、清芬园……在清华,本科毕业时还未能将食堂吃遍的人不在少数。
除了数量多,清华食堂还以物美价廉著称。
来自天南海北独具特色的美食聚集在不同的食堂中,有紫荆二层的海南鸡饭、紫荆四层的川湘美食、听涛园的陕西面食、清芬园的香锅等等。
在假期等游客较多的时候,在食堂经常能听见食客们的一声惊呼:“好便宜!好好吃!”更令清华人引以为傲的是“清华自制”的食品,清华牌豆浆、冰淇淋、酸奶、酸梅汤乃至饺子都会从清华食品加工车间的自动化生产流水线生产出来。
20多年来由清华饮食中心特殊生产车间负责供应的“清华牌”产品,成为了与清华人形影相伴的老味道。
或麻辣鲜香,或清甜爽口,或料正味浓,清华的味道镌刻在你们的舌尖。
读书明智清华24小时,一些时光总在书香萦绕的图书馆。
杨绛先生曾经说过:“我在许多学校上过学,最爱的是清华大学;清华大学里,最爱清华图书馆。
”清华图书馆始建于1912年。
其后百年间建成了风格统一的老馆与逸夫馆。
2011年百年校庆期间,人文社科图书馆落成。
今年,图书馆又增新成员——北馆(李文正馆)落成。
此外,还有人文、经管、法律、建筑、美术和医学等六个专业图书馆。
截至2015年底,清华大学图书馆(含专业图书馆及院系资料室)的实体馆藏总量约491.2万册(件)、建筑总面积约57229平方米。
学生凭学生证便可办理借阅手续,同时可借30本书。
若你不方便亲临图书馆,清华大学图书馆主页也为你提供便利的服务,你可以在网页上查阅书籍资料,还可以预约借阅书籍,更有众多图书的电子资源以及国内外不同学科的文献搜索库供你探索知识、提升自己。
图书馆不仅是知识的海洋,还是绝佳的求知天地,4600余席的带插座阅览座位,Wi-Fi全覆盖的便利网络环境,安静的学习氛围,为莘莘学子孜孜以求提供便利条件。
钱钟书在校时曾立志读遍清华图书馆,曹禺在老馆一隅完成名作《雷雨》,朱自清先生不仅写出迷醉了不知多少人心的《荷塘月色》,还在担任国文系主任时兼任图书馆馆长……图书馆,从这走出的许许多多的清华名人是清华百年故事的重要篇章,而即将到来的你也将在这儿开启你的清华生活,延续清华百年故事,再创百年辉煌。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