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来你可能不信,咱们那铁老大现在价钱跌得比白菜还便宜!想当年,这钢铁可是硬通货,一吨钢材能顶半个小康家庭的年收入。
可现在呢?一地鸡毛,钢厂老板们眼看着铁块堆成山,也只能干瞪眼。
8月9号的消息,全国螺纹钢均价3200元一吨,比7月初还得降了301元。
不只是咱中国,全球的铁老大们都冷飕飕的,一片寒意啊!从热火朝天到冷清清,钢铁行业这一跌不是普通的猛。
先别急,咱慢慢道来这中间的辣味。
说白了,钢材价格的跳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过去那几年,钢铁是建设的主力军,哪里需要发展,哪里就有钢的身影。
但今年,尤其是进入2023年,形势急转直下。
到了8月,情况更是让人心惊。
全国螺纹钢的均价从7月初的3501元/吨,一路跌到了3200元/吨,跌幅接近10%。
尤其是8月9日,价格直逼“2字头”,让多少钢铁大佬夜不能寐。
这波“断崖式”的下跌,不只是数字的游戏。
实际上,它背后反映的是全球经济的大环境和国内外需求的疲软。
从国内来看,房地产的调控持续加码,新的基建项目启动速度减缓,直接影响了钢材的消耗。
再加上外部的经济不确定性,比如全球主要经济体的增长放缓,贸易摩擦的此起彼伏,钢材的出口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压力山大下,国内不少钢企开始艰难转型。
比如,有的钢厂尝试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技术投入;有的则是直接减产、停产,甚至宣布破产。
到了8月上旬,据报道已经有32家钢厂宣布了停产措施,停产时间最长的达到了90天。
昆钢这样的行业巨头也不得不按下了暂停键,涉及的产能高达数千万吨。
不仅如此,国外的钢铁企业也是风雨飘摇。
智利最大的钢铁企业——瓦奇帕托钢铁公司,在8月初宣布了“无限期”停工,影响了2700名直接员工和2万个相关岗位。
英国的塔塔钢铁也不例外,1月份就关闭了威尔士的两座高炉,计划裁员2800人。
就连俄罗斯的钢铁巨头谢韦尔钢铁也停掉了切列波韦茨钢厂的5号高炉,进行了大规模的翻修。
咱们再聊聊钢铁曾经的辉煌。
记得吗?曾经的钢铁,是国家的脊梁,是经济发展的重器。
无数的工程项目,从高楼大厦到长江大桥,无一不是钢铁的功劳。
可如今,这“铁打的脊梁”却因为市场的残酷竞争和过剩的产能,沦落到了如此地步。
钢铁价格的暴跌,不仅仅是钢厂老板的噩梦,更是整个产业链的重压。
许多相关行业,比如建筑、机械、汽车等,都开始感受到了波及效应。
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为这场钢铁行业的“寒冬”紧缩着腰带,试图寻找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