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林铺位于京广铁路东侧,清水河南岸,石正公路西侧。
据村民回忆,村西原大同寺碑文记载,唐太守贞观年间,已有柳林屯村名。
因村北滹沱河边绿柳成荫,故名。
明清时代,真定至获鹿的驿道由此经过并设驿站柳林铺。
现存明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秋重修后太保圣佛寺碑上有“柳林铺”之名。
而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和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两次重修上京毗卢寺碑上则记为"柳林屯",可见明代村名仍为柳林屯,而驿站则为柳林铺。
后来柳林铺即为村名。
因濒临滹沱河,又是驿道经过处,明清时期这里发展为繁华的水陆码头。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于毗邻滹沱河,历史上,柳林铺人以货运、摆渡、搭私桥为三大主业。
历史上的柳林铺几乎每家都有船只,而滹沱河当年作为当地重要的水运交通要道,可直达京津,于是许多的货物也在柳林铺的码头中转。
除此之外,由于正定古驿道也经过这里,柳林铺历史上也是重要的陆路交通要道,山西的煤、铁以及太行山的许多山货运输也从这里经过。
但由于北方特殊的天气原因,滹沱河冬天结冰,所以冬天停运,其他的春、夏、秋季,滹沱河上船只来往,十分的繁忙。
但即使在冬天,人们有时也需要过河,这个时候船走不了怎么办呢?搭桥业便应运而生,当然,这种桥不可能像今天这种大桥的规模,下边行船也没有问题,那个时候就是搭一个简单的木栈道,供行人和马车通过,等来年河水化开,要再拆掉。
所以,柳林铺之前许多人从事搭私桥的生意。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京汉铁路修至石家庄,同年建成京汉铁路柳林铺村西北滹沱河南支脉(清水河)铁路桥。
这也是石家庄的第一座铁路桥,桥长143米,跨20米,共6孔,为上承钣梁结构。
1962年,村北跨滹沱河南支流的柳林铺大桥修好,才结束了村民走私桥的历史。
而随着石家庄铁路和公路的发展,滹沱河的水运功能也逐渐弱化,优美的滹沱河如今已成为一条优美的旅游观光带,柳林铺也凭借其便利的交通条件迎来新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