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害”由“宀”“丰”“口”三个部件组成,上下结构。
“宀”表示房屋的意思;“丰”指代散乱之意;“口”表示言语、说话。
三部分结合起来看可以理解为,因为在房屋之内,一家人之间说话过于随意,而造成了对彼此的伤害。
字源甲骨文中“害”字从整体看像是一个舌头的形状,在“口”字上方加了一短横,像是表示割断之意,代表以前古人为了消灭证据或证词,把人抓去割断舌头。
在战国文字中,“害”字基本承续了金文的字形,但是整体的写法上更为浑厚,难以看出最初的本义。
“害”字在篆书中有了进一步的变化,整体看起来更为对称中正,也有书典对其字形进行了另一种解读,表示在野外的某个区域设置机关陷阱,底部的“口”字则代表深坑,因而有伤害之意。
隶化后的“害”字笔画更为简明,字形上十分趋近于楷书的字形。
字解《说文解字》中讲:“害”字从宀,从口,丰声,由此可见“害”也是一个形声字;而从其字源便可以看出,“害”是一个会意字。
“害”字最开始的意思是对人或事造成伤害,而后引申为祸害、损伤、摧毁等不好的意思。
在历史的发展中,人们不断赋予“害”新的内涵,不仅仅表示对人或事物实体方面的损伤,还表示抽象上对某人的妒忌、因言语而造成的心理伤害等看不见的伤害。
然而,尽管“害”与“益”对立,但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提高,不少曾被视为“害”的事物也能为人所用,成为工作生活中的助力,可见“害”亦非绝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益”相互转化。
字理趋利避害:“趋利避害”出自汉•霍谞《奏记大将军梁商》中“至于趋利避害,畏死乐生,亦复均也”这一句。
趋利避害可谓是人生来就有的本能,人都能够根据当前的情况选择对自己有好处的事情,而趋避有害的事物,而最直接的驱动力就是求生的本能。
“害”字在这个成语中虽然只是简单的表示伤害之意,但实际上还可细分为眼前的害和长远的害,可见的害和隐蔽的害,能否真正做到趋利避害还得取决于一个人的眼光和见识。
思维拓展迪斯忠告概念:昨天过去了,今天只做今天的事,明天的事暂时不管。
关键是要把握好现在。
这被称为迪斯忠告。
起源:提出者:美国作家迪斯。
案例: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
但是在母亲的关怀和鼓励下,他很早就走出了自卑的阴影,而是执著地把握着每天的生活。
当在学校里面遭到了同学的欺侮时,他用奔跑来对付他们。
而正是这种奔跑,使他顺利地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
在橄榄球赛中,他从不想自己是个低能儿,而只管在每场球赛中用最快的步子甩掉对手,这种执著把他送进了大学,并成了大学的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入伍去了越南的战场后,阿甘不管别人对战争有多么的仇视,他只认为自己应该做好的就是今天的事,因而对国内的高昂反战情绪毫不理会。
同样,执著又成就了他,他作为英雄受到了约翰逊总统的接见。
启示:惟有今天属于我们,把握好今天,我们才拥有一个真实的自己。
充分占有和利用好每一个今天,我们才能挣脱昨天的痛苦,踏平一路的坎坷,耕耘今天的希望,收获明天的喜悦。
(作者:唐坚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