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蝴蝶兰寓意着“幸福向你而来”。
在秦岭终南山脚下的长安区黄良街道,万余株蝴蝶兰竞相绽放,让生活充盈着实实在在的幸福味道。
走进西安秦北世纪花园中心的蝴蝶兰养殖销售基地,负责人刘娇正在大棚里忙碌着。
花团锦簇当中,大棚内的一张简易办公桌、一台电脑,就是她工作的主阵地。
“电脑上不仅有花卉销售终端、财务系统,最重要的是智能温控系统。
”刘娇边演示边介绍。
8月底的西安,“秋老虎”来势汹汹,午后室外地面温度一度达到38℃,可养殖蝴蝶兰的大棚内,清风徐徐,全天候保持着25℃的恒温。
“现在原本不是蝴蝶兰生长和销售的季节,可我们通过对养殖技术和环境控制的不断探索,模拟出蝴蝶兰的自然生长环境,实现了花卉全年供应,真正做到了花开四季。
”刘娇是土生土长的长安黄良人。
四年前,她还是一名普通的在外务工者。
自2020年回到以“花卉小镇”而闻名的家乡创业以来,这个乡镇姑娘就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新农人”。
“蝴蝶兰并不是关中地区的生长花卉,创业初期,全部都是从零开始,一点点学习它的习性和养殖方法,其间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
”对蝴蝶兰从陌生到熟悉的过程,也让刘娇一步步把生活填满了“幸福”。
四年时间过去,从起初单一的3000平方米生产温室,到如今总面积约11000平方米的四个生产温室,刘娇将“花房”培育成了“基地”。
“我们现在和广州、漳州等地的花卉厂家达成了协议,从南方来的成熟或半成熟苗,可以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下,在秦岭北麓‘安心’生长。
”刘娇(右一)与合作社合伙人交流目前,刘娇养殖的蝴蝶兰品种达到了100余个,年培育蝴蝶兰突破60万株,年销售额达800万元。
在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刘娇还在当地成立了蝴蝶兰集体合作社,带动更多群众一起致富。
放眼整个黄良街道,包括蝴蝶兰在内的多种花卉产业协同发展,“装扮”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
据长安区黄良街办社区村管理服务办公室主任刘李良介绍,该辖区现有农业产业园区45家,花卉种植户150多户,专业技术人员400多人,带动1100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稳定就业增收。
“这其中,一批像刘娇一样的年轻人把‘办公桌’搬到了养殖大棚里、搬进了花卉销售一线,带来了新想法、新技术,让村民们的幸福生活像花儿一样多彩。
”刘李良动情地表示。
责编 李佳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