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一、词牌简介高阳台,词牌名,取自战国·宋玉《高唐赋》。
楚怀王游高唐,倦而昼寝,梦巫山神女前来,称愿荐枕席。
临行时,又自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调名即咏楚王与巫山神女相会之地。
《词谱》卷二十八:“高拭词注商调,刘镇词名《庆春泽慢》,王沂孙词名《庆春宫》。
”此调始兴于北宋,流行于南宋后期,名篇颇多。
张炎词题《西湖春感》为典范之作。
二、格律说明正体,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四平韵。
以刘镇《庆春泽·丙子元夕》为代表。
此词有吴文英、王沂孙、李彭老、李莱老、王亿之等词可校。
另有两种变体:(1)双调一百字,前段十句四平韵,后段十句五平韵。
以蒋捷《高阳台·送翠英》为代表。
此与刘词同,惟后段起句减一字又押韵,第二句作六字句异。
(2)双调一百字,前后段各十句、五平韵。
以张炎《高阳台·西湖春感》为代表。
此与刘词同,惟前后段第八句皆押韵异。
三、词谱格律正体:(钦定词谱)对照例词:《庆春泽·丙子元夕》中仄平平,中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
灯火烘春,楼台浸月,良宵一刻千金。
中仄平平,中中中仄平平。
锦步承莲,彩云簇仗难寻。
中中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
蓬壶影动星球转,映两行、宝珥瑶簪。
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恣嬉游,玉漏声催,未歇芳心。
中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笙歌十里夸张地,记年时行乐,憔悴而今。
中仄平平,中中中仄平平。
客里情怀,伴人闲笑闲吟。
中中中仄平平仄,仄中平、中仄平平。
小桃未静刘郎老,把相思、细写瑶琴。
仄平平,中仄平平,中仄平平。
怕归来,红紫欺风,三径成阴。
注:“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
句末红色“平”为韵脚。
下划线为领字。
四、典范例词高阳台· 残萼梅酸作者:王沂孙(南宋)残萼梅酸,新沟水绿,初晴节序暄妍。
独立雕阑,谁怜枉度华年。
朝朝准拟清明近,料燕翎、须寄银笺。
又争知,一字相思,不到吟边。
双蛾不拂青鸾冷,任花阴寂寂,掩户闲眠。
屡卜佳期,无凭却恨金钱。
何人寄与天涯信,趁东风、急整归船。
纵飘零,满院杨花,犹是春前。
五、其他说明此调为换头曲,前后段自第四句起句式相同,多用律句如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前后段两结句作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韵位疏密适当,凡用韵处均连用两平声字,音韵极为和婉流美,个性非常突出。
其写作要求较宽,句法稳定,适合初、中级词者练习之用。
上片起首两个四字句多作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