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新暖意之境,共赴美好之秋。
今天(9月21日),由杭州市滨江区民政局主办的重阳节主题活动—“有一种陪伴 同楼同呼吸”首届“多代同楼”陪伴者日活动在滨江区阳光家园举行,滨江区“多代同楼”陪伴者IP及LOGO发布。
2019年,滨江区民政局在杭州规模最大的公建民营养老机构——滨江阳光家园启动“多代同楼”陪伴性养老服务项目试点,该项目招募年轻人入住阳光家园,年轻人以每月不少于10小时为院内老人提供陪伴服务来享受免租入住的待遇。
旨在通过老少共居、跨代社交的方式,解决“老年人怕孤独”和“年轻人生活压力大”这两代人的痛点。
情景讲述《陪伴有我 阳光万家》今年是滨江区“多代同楼”项目实行的第六个年头。
活动中,由杭州之声记者华虹、陪伴者岳洪伟、邱少奇带来的情景讲述《陪伴有我 阳光万家》,为大家分享了楼内发生的暖心故事。
00后软件工程师岳洪伟和老人们处成了关系最亲密的球友,每个周末,都有爷爷奶奶们来找他切磋球技。
岳洪伟说,和爷爷奶奶们在阳光家园里的这段日子,给他的工作和生活都有很大的启发,“比如它教会我如何和我的父母我的长辈更好地相处交流,跟老人相处时逐步学习如何去倾听他人,我相信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可以传递的。
”92年生的邱少奇在去年11月住到养老院中,一年来,他将年轻人的“新鲜”事物分享给他的“忘年交”朋友们,在他看来,在交流中,老年人不光是参与者,更是创作者,“通过彼此探讨,我们相互认识,建立更深入的联系。
——‘建立联结’,于我而言,既是对自身角色的定位,也是对陪伴意义的体会之一。
”原创歌曲《温暖在传递》“年少的心和银白的发,温暖传递在你我之间。
我们用爱建起一座桥梁,篝火点燃了整个夕阳呀。
”现场,由“多代同楼”陪伴者原创歌曲《温暖在传递》被唱响,在歌声中,大家感受到老年人与年轻人互相治愈的故事,老年人和年轻人都能从彼此身上收获一些新的视野和新的感悟。
未来,他们也将继续把这份温暖和热爱传递下去。
“多代同楼”(机构版)第三批陪伴者“多代同楼”(社区版)第一批陪伴者六年来,“多代同楼”项目已招募了三批陪伴者,这一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也逐步从养老机构走向社区。
如今,第三批“陪伴者”也将结束他们的陪伴生涯,但他们在这里播撒的爱的种子,将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前行。
活动中,邱少奇、汪梦晗、焦彤彤 、杨沅伊等“多代同楼”(机构版)第三批陪伴者以及胡启恒、厉志娟、宋海翔、章安娜等“多代同楼”(社区版)第一批陪伴者集体亮相,相关领导为陪伴者们颁发了证书。
愿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处何方,都能带着这份美好的记忆与经历,继续传递爱与希望的力量。
陪伴者与老年人视频记录现场,陪伴者与老年人的视频记录播放。
视频中,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界限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心与心的贴近。
老人们用他们丰富的人生经验和智慧,影响着年轻一代;而年轻人们则用他们的活力与创新,为这片土地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不仅是一种新型的跨代社交,也是一次心灵的深度对话。
滨江区“多代同楼”陪伴者IP及LOGO正式发布值得一提的是,活动中,滨江区“多代同楼”陪伴者IP及LOGO正式发布。
“多代同楼”陪伴者IP正式亮相, IP形象以两个小人圆润的头部特征为创作灵感,设计出了圆润可爱的多代同楼家族IP。
IP形象包括四个人物:活力热情的滨多多、热心乐观的戴爷爷、成熟稳重的江一同、时尚开朗的楼奶奶,充分展现了多代同楼中的不同人物的特征及特色。
Logo整体外形按照现代社区布局设计,左边的楼层代表居住区,右边建筑代表现代社区完善的基础设施,如超市、餐馆、 医疗设施等,为居⺠提供⼀站式的⽣活服务,充分体现现代社区的便利性和多样性。
IP与logo的主体颜色由温暖的橙色与生机勃勃的绿色构成,展现出了温暖、包容、活力的特质。
这些色彩与设计元素共同塑造了一个充满爱与温馨的饭米粒家族形象,生动展现了多代同楼成员之间的融合与陪伴。
“多代同楼”主题曲《“我爱饭米粒”》活动现场,由项目实施团队、陪伴者及老年人共同创作的“多代同楼”主题曲《“我爱饭米粒”》齐声唱响,将现场氛围推向高潮。
“我爱饭米粒,我们同楼同呼吸。
用语言诉说心的牵挂,用歌声传递爱的讯息。
”歌词以叙事的口吻,记录陪伴者寻常忙碌的生活状态,勾勒出“多代同楼”的生活画面。
这首歌制作历时3个月,已正式对外发布。
下一步,多代同楼的场景将进一步深化到社区。
“项目的初衷就是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让老年人和年轻人互相治愈,创造一个温馨的陪伴氛围。
”滨江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