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山西新闻8月20日电 大同市阳高县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大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打造全生命周期西红柿产业体系,做优做强“阳高红”地域性有机蔬菜公用品牌,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加速培育成为支撑全县农业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阳高红”西红柿正逐步成为推动阳高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
目前,全县“阳高红”西红柿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年产值预计可达3.5亿元以上,每年可提供固定技术岗位2500个左右,累计带动1.2万余农户直接或间接受益,户均年增收2万多元。
用好资源禀赋,造就“阳高红”西红柿的优良品质。
阳高县利用好地理优势,该县地处北纬39°49′50″—40°31′10″之间,是世界公认的农作物生产黄金纬度带。
同时,该县位于大同火山周边,土壤富含硒、锌、铁等28种微量元素,所产的西红柿番茄红素含量高达5.01%,维生素C含量达13%以上。
利用好气候温度。
阳高县属中温带半干旱性气候,年平均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7.1℃,平均日照时数2711.5小时,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作物糖分积累转化,所产西红柿糖度高达12度,比普通西红柿高出5个点。
另外利用好产业基础,阳高县是设施农业大县,目前全县拥有各类设施蔬菜大棚4.5万栋,依托设施蔬菜的产业优势,“阳高红”西红柿不断扩展规模,提高种植水平,优化品种结构,加强技术跟进指导,实现了产量的连年增高。
把好优产品关口,推动“阳高红”西红柿产业行稳致远。
阳高县在种子上把好关。
引进山西华联农业公司、河南盛世农创农业公司等龙头企业,围绕品种、产区、渠道、品牌、市场、竞争合作等多个维度,对全国31个省(市、区)农贸产品批发市场进行了实地调研,根据市场对西红柿口感和需求量的反馈,选定了釜山88、玲珑、串红、青甜等主打品种,制定出符合市场趋势的种植计划和产品策略。
他们在种植上把好关。
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天津大学等多位专家组成的科研团队,开展土壤分析180余次,总结出一套科学的西红柿种植标准体系,大白登镇西红柿种植园区死苗率由原来的25%降至1%以内、亩产增加25%以上。
在种植栽培管理方面,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逐步带动周边农户日光温室大棚实现由“一季红”向“四级红”转变。
今年,全县西红柿良种推广率98%以上、成苗率100%,现代管理技术配备达85%以上,市场对接达75%以上。
这个县在品质上把好关。
在产品研发方面,联合科研院校进行大量技术实验,为了保持甘甜、果型小的特点,对过高的盐碱地区域进行了醋糟为主的土壤改良方案。
运用小气候调节、绿色防控等先进技术实现西红柿绿色生产,满足了消费者对高品质产品的需求。
在产品加工方面,建设“阳高西红柿生产数字化管理决策大数据平台”,利用高精度气象站、传感器网络和番茄表型监测技术,实现对西红柿生长环境的精准调控和产量品质的预测分析。
打好特色品牌,助力“阳高红”西红柿破茧腾飞。
阳高县打造运营直销化平台。
已建成5家规模化育苗企业、26家规模化生产企业、8个规模化西红柿分拣车间、2家包装企业、18个田头市场,预冷库54处5.733万立方米,与百果园、胖东来、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郑州万邦批发市场以及华联优选等大型商超、批发市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终端经销商直连,变滞销为直销,全产业链条不断完善。
打造专业化品牌效应。
注册了颐品阳高公共品牌和“阳高红”西红柿品牌,先后参加了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现为国家乡村振兴局)举办的社区消费扶贫工作推进会、全国各类农产品展销会10余次,参加了电影频道星光行动节目、成龙电影周农产品宣介活动打响“阳高红”品牌。
2024年,举办以“智汇阳高红 冠领新‘柿’界”为主题的“阳高红”西红柿产业发展大会,吸引了上级主流媒体以及行业专家、企业代表、种植大户、采购客商等350余人,就乡村产业振兴、智慧农业发展、阳高红品牌打造、西红柿采销合作等4个方面合作签约12场次,达成采销合作协议4.6万吨。
他们打造规模化服务保障。
成立阳高红蔬菜全产业链服务中心、阳高县蔬菜协会,针对西红柿产业散户化、跟风化、随意化等发展短板,提高组织化程度,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促进产业转型升级。
同时进一步加大引才聚智力度,培养水果西红柿种植技术骨干人才,持续引进西红柿产业人才,深化中国科学院、山西农大等重点省校合作共建,聘请安成德、闫振国等“土专家”常年深入水果西红柿产业基地,指导农户种植,为农户答疑解惑。
推动多元化资金投入,整合财政涉农资金,引导各类资金支持西红柿产业发展,开展西红柿产业政策性保险等工作。
(完)(景月霞 王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