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地产人觉得成本管理难做,甚至有人说,成本控制得太好,质量就不太好了,这是个两难的问题。
真是这样吗?深入了解会发现,非也!说地产成本管理难做,主要是没有掌握以下这些硬功夫!1 建筑总图1.1 总图与运营现金流型项目的运营思路:现金流型项目基本上以高周转为特点,保证项目快开、快销、快速实现现金流回正,现金流项目对地货比要求较高(地货比要30%以下,否则难以实现快周转,对股东的资金占用较小;建筑总图的基本排布逻辑要以“快”为基本准则,营销道具的呈现要早实现,早蓄客,早开盘,所以样板间、售楼处及景观展示区要与车库、高层建筑脱开用来实现高周转,其他方面的设计更是要以高周转为目的,有时候牺牲项目利润带来项目的高周转也是现金流项目的操作手段,利润最大化并不是这类型项目的最终目的。
利润型项目的运营思路:对于一二线城市的高地价项目,地货比普遍较高(地货比50%以上),股东的资金占用较大,很难进行项目的高周转,那么利润性项目的经营周期就会较长,项目的利润最大化就是这类型项目的最终目的,此类型项目的产品设计要追求利润最大化,项目成本要讲求不均衡的成本投入,营销、设计、成本及施工等后续更是追求精细化的管控,以项目品质带来更大的利润空间为运营策略。
均衡型项目的运营思路:运营思路居于现金流型和利润型中间,讲究不平衡使用容积率,一面确保快速的现金流,一面要追求利润最大化。
项目定位不仅反应了营销对项目地块的解读、价值点发掘(SWOT分析)、产品需求等方面的内容,更加体现了开发公司对整个项目的经营定位要求。
1.2总图与分期项目的分期要与开发商的实力相匹配,一般来说项目总建筑面积大于10万平以上时,就需要项目进行分期,此外项目分期还要统筹考虑:开发资金的占用,前期费用如果投入过大资金占用较高就无法实现“滚动开发”;销售策略:销售速度:项目分期如果过大,去化速度较慢,就会形成大盘内各楼栋同质化竞争,此时就需要进行分期开发,保证项目的销售速度与分期开发速度相匹配。
风险考虑:项目产品入市后,不可避免的遇到市场需求与产品之间的问题,如果产品适销最好不过,如果产品不适销,那么分期开发显得很必要,可以在后续分期中实时修正产品策略。
规划布局:有的项目天然就被绿廊、河道、规划道路等规划条件分隔,分期开发就无法避免。
1.3 总图与资源利用最大化项目资源,分为外部资源和内部资源。
外部资源:外部配套、道路交通、景观河道、山体海景、市政配套等不属于项目用地范围内却可以带来较大流量,需要深挖外部资源带来产品溢价。
内部资源:可以分为地块内的核心景观、面宽资源、场地资源以及企业自身的IP都属于内部资源,此部分资源也要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产生最大化的产品溢价。
【案例】企业自身IP的最大化企业的产品力永远是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表现在:第一,提高产品的溢价能力,降低前融;第二,同样价格下,加快去化速度。
企业品牌的张力,永远是企业最大的价值挖掘点。
比如万科的”好房子“、金茂的科技住宅、朗诗和当代的绿色建筑、泰禾的院子、龙湖的景观、绿城的小镇都是企业的闪光的名片,到哪里都不会丧失竞争力。
地产黄金时代的高周转、低质量时代已过去,白银时代下的高质量、高品质需求会越来越强烈,企业品牌的打造已成为最重要的软实力。
2 建筑竖向建筑竖向是建筑总图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不仅仅牵扯到大量的成本,而且关系到产品的布局。
充分研究竖向,表现在:挖掘建筑竖向的潜在溢价,尤其是山地项目竖向是规划,产品布局紧密结合地形特点提升价值潜力;竖向还牵扯到土方平衡问题;竖向对地下建筑的排布影响重大,直接制约着开发速度。
【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