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的历史长河中很多珍宝都深藏于民间我们特此开办了“民间宝藏”栏目为大家展示的精美藏品科普历史文化知识更好地让大家了解民间的宝藏为国家、为民族保护好、传承好这些藏品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清代刺绣屏风屏风,作为中国古代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具有挡风、隔断、装饰等实用功能外,还常常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刺绣屏风以其独特的工艺和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郑州市天中艺术博物馆馆藏一件清代刺绣屏风,这件屏风上绣有孩童玩耍的场景。
通过这幅刺绣作品,我们可以一窥清代儿童的生活状态和当时的社会风貌。
在这件刺绣屏风上,我们可以看到一群清代儿童在庭院里玩耍。
他们有的在垂钓、有的在舞龙、有的在放风筝,一个个兴高采烈、活泼可爱。
刺绣工艺清代刺绣的魄力在于以针代笔,用刺代画来追求人物、山水、花鸟、鱼虫等大自然的风景神韵,用针的各种技法再现大自然之美。
中国的刺绣针法十分丰富,能按照不同的景物而施用不同的针法来表现不同的物质特征和丝理。
就刺绣的针法而言,极其丰富而变化无穷,共有 9 大类 43 种,主要有齐针、抡针、套针、施针、乱针、滚针、切针、平金、打点、打子、结子、网绣、冰纹针、挑花、纳锦、刻鳞针、施毛针、穿珠针等等,采用不同的针法可以生产不同的线条组织和独特的手工刺绣艺术表现效果。
郑州市天中艺术博物馆所展示的这件刺绣屏风,主要运用了打籽绣加平绣的刺绣针法。
打籽绣是专门用来绣制颗粒状物质的针法,其绣制方法是将针从底衬背面抽出后,用绣线在针上缠绕一圈或两圈,然后将绣针在接近起针处扎下去,将线圈紧贴绣地拉紧,呈现一个粒状的籽的颗粒,既形象又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