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
本课只讲一个字,即“爪”部的汉字“孚”,“孚”在现在汉语虽然不是常用字,但却是通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共7000字)中,因此,“孚”也是我们的重点汉字。
其详情如下:孚。
读fú。
《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孚,卵孚也。
从爪,从子。
一曰信也。
”会意字。
本义依许慎解说有两个,一个是孵化;一个是诚信。
但李学勤先生主编的《字源》中,认为“孚”是“俘”的本字,本义是爪(抓)子(抓获孩子,即“俘”)。
我们要仔细分析一下它的字形:(孚的字形发展)孚的甲骨文和金文写法,都是上面一个“爪”,下面一个“子”。
王国维《鬼方昆夷玁狁考》:“孚即俘之本字。
”林义光《文源》:“象爪持子。
”即象有所俘虏。
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释孚》引摩尔根《古代社会》:“在战争中所捕获的俘虏,不是杀死即是收养于氏族之内(以为子女)。
”因此他认为:“收养战争中俘虏的男女以为子,这是孚的造字由来。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在比较原始的时代,战胜者往往把对方的成年男子全部杀死,只俘虏妇女跟孩子,所以‘孚’的字形表示抓住一个孩子。
”两种说法差别不大,总之,孚的本义是俘,即俘虏。
(俘虏)《小盂鼎》:“孚人万三千八十一人。
”就是俘虏一万三千零八十一人。
但许慎认为孚的本义是孵化。
上面是一禽爪的象形,下面是禽蛋孵化出来的幼子。
合起来表示孵化的意思。
《广雅》:“‘孚,生也。
’谓子出于卵也。
”“卵因伏而孚,学者因好呼伏为孚。
凡伏卵曰抱。
”徐灏《段注笺》:“孚、伏、抱一声之转。
”《字通》:“从包之字与从孚同。
如脬为胞、桴为枹、捊为抱之类可证。
”湖湘间谓伏鸡子之母难为抱鸡婆。
许慎的说法也好理解,他没有见到甲骨文的条件,所以他认为“孚”字,上面是鸡爪,下面是鸡子。
合起来会意孵化的意思,也合理。
(抱鸡婆)《淮南子·人间》:“夫鸿鹄之未孚于卵也。
”指鸿鹄还没从卵中孵化出来的时候。
许慎认为孚的另一本义是“信也”,即诚信;信用。
《尔雅·释诂上》:“孚,信也。
”邢昺疏:“谓读实不欺也。
”徐锴《说文系传》:“孚,信也。
鸟之孚卵皆如其期,不失信也。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此即‘卵即孚’引申义也。
鸡卵之必为鸡,鸭卵之必为鸭,人言之信如是矣。
”孚之所以有“信”的意义,是因为鸡蛋孵化出来的必定是鸡,鸭蛋孵化出来的必定是鸭。
而且用卵孵化,有准确的日子(比如鸡蛋孵化成小鸡是21天),到日期一定会孵化出来。
所以叫“信”,“必不失信”。
(鸡蛋孵化)也借指为人所信服。
《诗·大雅·文王》:“仪刑文王,万邦作孚。
”毛传:“孚,信也。
”郑玄笺:“仪法文王之事,则天下咸信而顺之。
”《左传·庄公十年》(即中学课本所选《曹刿论战》):“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
中学课本讲解“孚”字,只解释是“信”的意思,但并未解释原因。
(曹刿论战)本义之外,孚的用法还有很多:(1)萌发。
《太玄·戾》:“阳气孚微,物各乖离而角其类。
”司马光集注:“卵之始化谓之孚,草之萌甲亦曰孚,然则孚者物之始也。
”(2)浮躁。
《易·姤》:“羸豕孚蹢躅。
”王弼注:“孚犹务躁也。
”孔颖达疏:“羸豕谓牝豕也。
群豕之中豭强而牝弱也,故谓牝豕为羸豕。
阴质而而淫躁,牝豕特甚焉,故取以为喻。
”母猪浮躁不安地来回活动。
(3)种子的外皮。
后作“稃”。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孚,假借为稃。
”《诗·小雅·大田》:“不稂不莠”郑玄笺:“谓孚甲始生而未合时也。
”孔颖达疏:“孚者,米外之粟皮。
”就是地里的庄稼很快籽粒变得坚硬开始成熟了。
(稃的位置)(4)符合;相应。
《正字通·子部》:“孚,合也。
”孙中山《第二次讨袁宣言》:“当南北两方情志未孚时,文尝任调和。
”(5)通“付”。
付与。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孚部》:“孚,假借为付。
孚、付双声。
”《书·高宗肜日》:“天既孚命,正厥德。
”上天付与使命,纠正他们不好的品德。
(6)玉的光彩。
后作“琈”。
《集韵·尤韵》:“孚,玉采也。
通作琈。
”《礼记·聘义》:“孚尹旁达,信也。
”郑玄注:“孚读为浮,尹读如竹箭之筠。
浮筠,谓玉采色也。
采色旁达,不有隐翳,似信也。
”此外,孚还是姓氏。
《万姓统谱·虞韵》:“孚,见《氏族通志》。
”“孚”的小篆写法如图:(孚的小篆写法)(【说文解字】之538,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