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哉,曾文正公祖辈之美宅基 ——兼白玉堂记游 己丑岁七月三十日,应表兄王小鸿之邀,一行八人,游览了曾文正公国藩祖父辈阳宅阴基四景点,阳宅曰白玉堂,阴基乃太高祖元吉公、高祖辅臣公、曾祖父竞希公也。
憾时间匆促,游览走马观花,不可格物致知,只待下次详观,然略知此四宅基各有美妙,乃愚平生所见之美宅基也,文字难以言表。
下午四时许,从荷叶树德中学出发,前往白玉堂。
车至秋瑾故居,表兄之车胎坏,只得修车。
表兄治《易》,知之者寡,然实颇有心得。
吾等在秋瑾故居盘桓近一小时,约下午五时半始至白玉堂。
文正公生于白玉堂,其祖辈自衡阳迁来后便居于此。
愚观阳宅,首观明堂,次睹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再下盘细究焉。
白玉堂明堂并不大,大门前没有大河,无金城水绕,亦无万顷梯田之仓板水照。
缠护之小溪近似无。
然宅前有污池,朱雀也。
据说解放后填了一些,不大。
宅前有良田数十亩,田园水也。
白玉堂不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近案齐全,而且四围护砂重重,“聚气”,八面凹风均无,实乃“藏风”之典范也。
白玉堂座南略偏西,朝北略偏东,丁山癸向。
宅后有高山,离宅约五十米,成弧形护宅,比宅约高三百米,此脉乃南岳七十二峰之少祖九峰山所发,几经穿帐过峡至此,已近五十华里。
此山名刀面山,极其雄伟,文正通籍后,便曰高嵋山,有诗为证:“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
”青龙白虎玄武均系高嵋山发出,全是自生砂。
左青龙与后面高嵋山连成一个大圆弧,青龙山很高,和后面高嵋山等高,高出宅约三百米,青龙一直延伸至宅正前方,形成眠弓状案山,案山亦较高,高于宅两三百米,青龙前案离宅较远,围成正前明堂。
案山至“丑艮”处止,形成第一道水口。
青龙顾我,屈曲有情。
宅后高嵋山中间抽出一脉,逶迤至宅后,甚缓,甚矮,形成五余米之玄武,矮于宅,围墙建于斯。
白虎亦系高嵋山发出,离宅近,愈远愈矮,兜住青龙砂,此乃下砂兜住上砂也。
第一道水口是左水到右出艮寅方。
白玉堂座柳宿七度半向女宿四度半作金局。
水口不大,关锁得当。
右白虎及水口方有多重护砂,且一重比一重高,无一处有凹风,第一道水口乃旺去迎生。
合《地理五诀》丁山癸向第二图。
“书云‘癸归艮位发文章’。
发富发贵,人丁大旺,福寿双全,惟年久主生风疾,愈见风,疾愈发。
”至文正公时,此宅可谓年久矣。
文正身生银屑病,想必是愈见风愈发矣。
白玉堂因丙午丁山高大,故寿高,亦主财丁大旺。
又壬子山高耸峰,利长房,财旺但丁少。
因亥山较高,亦利长房,男女得贵。
文正即长房也。
因巳山较高,主三房六房财旺。
白玉堂有四十八间房子,六个天井,右前方有书房与正屋不相连。
整栋房子均有围墙围护,左前方有一槽门,其时正在施工,不曾勘测。
白玉堂系晚清建筑,现已修复,保留原样,美轮美奂矣。
文正之雄,合家发富发贵,长盛不衰,阳宅次因,阴宅乃主因也。
文正之太高祖乃元吉公也。
葬于罗家屋后,今曰油铺里。
此阴宅前有一池塘,漩渚水也。
前案近明堂下,今有一公路,公路下涓水河大回环绕护阴基,大利家财之发达。
佐庇之房,必能富甲一方。
此基下葬甚早,宏伟壮丽之白玉堂应修建在此基葬后。
匆促测得坤山艮向,座井宿二十九度向斗宿三度作火局,左水到右出甲卯方,合《地理五诀》坤山艮向第三图。
“发富贵,福寿双全。
”此宅龙砂较低,近处不见自生虎砂。
其时已暮色四合,使用打火机,方仓促读阅碑文。
来龙、护砂均无法考究。
文正之高祖名辅臣公葬于犁头嘴。
此阴基亥山巳向,青龙白虎均是自生砂,高大威猛,屈曲有情,离宅较远,护佑有力。
穴系中央正脉所结。
宅后亦有弧形高山护宅,鬼山也,中正脉,左青龙,右白虎生焉。
中间抽出之正脉较矮,离宅不到二十米处过峡,甚细,甚美,甚力,故从过峡处至宅呈犁头形,曰犁头嘴或缘于此。
此基葬者众,辅臣公葬正棺,位置最佳,朝案甚远,高耸秀丽,巳山尤甚,主众房出文笔贵人,文正兄弟均得赖于此。
右水到左出乙辰此第一道水口也。
合《地理五诀》亥山巳向第二图。
座室宿十四度半向翌宿十四度作水局。
护砂重重,水口关锁甚美,无一处有凹风。
案山前涓水河成金城水绕。
据说三国蒋琬之祖坟亦葬于此,年久漫失矣。
文正之曾祖曰竞希公,葬于“金鸡啄白米”。
此阴基四周之护砂多重,一重高过一重,渐远渐高,远侍而护卫。
穴后约五十米左右有一高大威猛之弧形护砂护照阴基,或曰,鬼山也。
中间抽出一脉,低,至鬼山之麓,即过峡,过峡极细,甚力甚美。
过峡后,龙逐渐拱起,渐落,又过峡,但较前次略粗,随即龙抬头,昂首,于山之巅得穴星,结穴。
四周护砂甚高,高于结穴之山巅龙头甚远,但离穴远,不压不逼,护之有力。
下葬之处青龙白虎甚矮,右边砂才一尺多,应为掘穴时之表土也,左边之砂还低于穴。
虎砂较长,龙砂不长,但连他砂甚远,雄伟秀丽,不知青龙砂发自何祖山,亦不知正龙发自何祖山,然知青龙远山之气和穴后正脉之气均贯于此。
穴结于山巅,近处唯我独尊,然因护砂重重,高大威猛,阴基却十分“聚气”。
现宅前修竹茂密,“登坟看明堂”,模模糊糊,憾也。
墓志与勘测均是酉山卯向,望不见水口,亦非当地之人,亦不知水口。
这就是传颂甚广之美宅——“金鸡啄白米”。
穴后高大之鬼,鸡身也;中间抽出之正脉,且两次过峡,及山巅之穴,鸡脖鸡头也;近穴矮小之龙虎砂,二翼也;此乃金鸡之全身。
传说竞希公葬后突发洪水,穴前明堂之良田为大水所淹,大水过后,田田白砂,此即白米也。
此实乃地仙呼形之附会也,然取譬得当,故广传也。
然此穴气势非凡,愚乃凡夫俗子,焉能知其美妙。
时间仓促,不曾细究焉。
晚八时,始离白玉堂。
同仁彭君惠良力邀至家,治筵席款待吾等。
开茅台一瓶,全室弥香,吾饮二盅,甚喜。
然无功不受禄,受之有愧。
九时许始抵其家。
匆促所观,恐牛头不对马嘴焉。
白玉堂乃“十大庄园”之首之始,其风水冠“十庄园”,附近之阴宅更是美不可言。
风水乃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憾愚乃山野村夫,不懂《易》,唯赖治《易》者探究焉。
如有时间有机会,愚定二游三游。
愚乃外行,若果得谈资,亦增笑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