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动车渗透率和销量的飙升让动力电池回收的问题逐步显现。
在城市的犄角旮旯里,堆放着大量报废的“初代电动车”,它们无人问津。
而全球对稀有金属争夺战的升级以及各国在绿色转型中的竞争,可能让这些隐藏在垃圾场、停车场和树林里的报废电动车,成为重要的可回收贵金属资源。
虽然中国车企在电动车销售方面引领全球,但如果不能建立起一个有效、安全和环保的电池回收体系,那么全生命周期碳中和就难以实现闭环。
现在,随着欧盟即将使用“新电池法案”对中国电动车进行限制,要求其全生命周期碳排放达到相应标准才能进入市场,中国汽车行业亟需推动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以达成更严苛的碳足迹水平。
事实上,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等动力电池厂商都有相应的电池回收业务。
但有数据显示,回收市场上接近90%的汽车废旧电池流入小作坊,小作坊把可以再利用的做成梯次产品销售获利,不能进行再利用的则被回收到正规企业进行粉碎处理。
而正规的回收企业只收到10%左右的废旧电池,主要通过粉碎处理的金属材料,一般会被作为下游大企业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