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网1月9日讯(海峡导报记者 康泽辉 文/图)几乎每天,80岁高龄的杨锦霞老人,都会走进这里——厦门思明区滨海街道演武社区“幸福院子”。
在这里,有老朋友相伴,有暖心的日间照料,更有着安享晚年的幸福时光,这正是“海峡导报20周年20项暖城工程——春暖花开暖城暖事”之“社区幸福院子”项目示范点之一。
2019年3月,导报联手20家企事业单位共襄大爱,启动海峡导报20周年20项暖城工程。
“社区幸福院子”项目,由导报联合思明区民政局,为演武社区和瑞景社区各建设一个“社区幸福院子”,丰富老年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内涵。
如今,演武社区“幸福院子”已投入使用,打造家的感觉,让居家养老真正扎根在社区,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而瑞景社区“幸福院子”示范点也很快将揭开面纱,给社区老年人打造一个幸福的养老空间。
1打造幸福院子升级养老服务“爱护森林、爱护水源、爱护矿藏、爱护土地!”日前,走进滨海街道演武社区厦大北村小区的幸福院子,社区歌唱班学员正练习着大合唱《新正气歌》。
80岁高龄老人杨锦霞则在隔壁的休息室和社工聊天。
这位独居老人身体很好,几乎每天都要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
用她的话说,“一天没来就觉得难受,这里就像我的家”。
“特别是软硬件改造提升之后,这里的条件就更好了。
”杨锦霞说,改造升级后,幸福院子更加舒适。
院子外,文化长廊精彩丰富,还种起了养眼的植物,花团锦簇。
针对老年人的需求,长廊中还特别设置了长椅,供老人们休息谈天。
居民在沙发床休息而院子内,动静分明。
活动区域,老年人听讲座、练歌舞,自在快乐。
休息区域内,除了社工全天陪护外,还设置了数张沙发床,供老年人日间照料午休;增设了一批助老用品,丰富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
2 突破有限空间 丰富助老内涵演武社区书记张丹晖介绍,该社区常住老人1179人,其中,高龄老人315人,空巢独居老人389人,慢病老人466人,居家社区养老需求大。
“幸福院子”项目已成为老年人最喜欢的“打卡处”。
“幸福院子”没有围墙,有效整合社区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服务。
社区创新搭建了3个适合老年人短距离出行的睦邻点,为老人提供义诊、义剪等服务,方便就近养老。
解决老年人用餐问题,演武社区多次走访,联系协商多家餐馆,最终与4家餐厅合作,为社区长者助餐服务点。
这不,中午饭点一到,杨锦霞从包里掏出一张“演武社区助餐券”,到思明南路的一家素食馆。
“不爱煮就来这里吃或打包,有菜有汤有饭,一顿10块钱。
”她点赞,这是社区链接商家资源,让老人享受就餐便利。
社区还和厦大后勤集团合作,在芙蓉和南光餐厅为社区老人开放优先窗口,避免老人长时间排队用餐。
张丹晖说,“幸福院子”还会不定期开展长者互助共餐活动,每位长者各自出一道拿手菜,在通过自做和自助的方式,相互享用美餐的同时,让长者走出小家、融合大家,增进演武温情,凝聚社区归宿。
过去一年就互助共餐6次,有180多位长者参与。
3 发动全民参与 共建爱心家园思明区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思明区正全力构建“1+10+98”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幸福院子”项目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并将之列为思明区为民办实事项目。
区民政局对此十分重视,各拨付10万元作为建设经费。
在思明区民政局和滨海街道办的指导和支持下,演武社区“幸福院子”示范点完成软硬件提升,并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围绕一个“幸福院子”,展开“助老”“护老”“乐老”三大服务板块。
社区提供助餐服务、紧急救助、生活照料、康复指导、个案服务、医疗服务、文化娱乐等七大内容的服务,并搭设社工为主体的日常管理平台,因地制宜在厦大、小区、商家等各处分别打造助老服务点,形成演武社区“137”养老服务网络。
◆居民在幸福院子共聚欢歌为了扩大养老“服务圈”,演武社区还与厦大离退休处、厦大工会、厦大后勤集团等签订服务共建协议,打造了14支志愿服务队。
“七大服务”中的助餐、医疗、文化等服务都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此外,针对辖内青年学生多的特点,社区还整合资源打造“青银共生·双百计划”,招募百名青年志愿者、党员志愿者和义工,服务辖区内百名长者。
至今已有近300名志愿者为200多位长者提供关怀服务。
社区还联合辖区派出所,在“幸福院子”不定期开展反诈骗宣传,让老人们获益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