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合肥,近年来的发展势头十分喜人。
加入长三角经济圈以来,合肥在城市建设水平上可谓是有了一个质的提升。
如今,城区横向已经从含山向东扩展至巢湖市的边缘。
然而,当初合并巢湖市时,合肥并没有将巢湖市设置为巢湖区。
这样一来,合肥的行政区划就有些不和谐。
如今如今合肥建成区面积在中部地区已经可以排到前列,但这仍然是与周边一些特大型城市相比的。
比如合肥的地形面积仅为武汉的一半,但武汉建成区面积却是合肥的两倍,甚至连杭州、南京都不在话下。
那么未来合肥是否会将巢湖市划分为新的市辖区呢?合肥的城市建成区。
首先来了解一下合肥这座城市的建成区。
合肥市从2005年开始行政区划调整,合肥市下辖了4个城市区和4个中央县,全市总人口858万,而城区人口已经突破了500万。
如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已经达到1441.93平方公里。
有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大约占整个城区面积的54.81%。
相较于此,合肥的建成区面积可以说是相对较小的。
在中部地区,像郑州和武汉的建成区面积分别有1689.27平方公里和2620.53平方公里,可谓是合肥的两倍有余。
纵向对比,合肥的建成区面积排名在中部城市中也差强人意。
而在长三角,合肥天然是处于城市发展的后发地区。
长三角城市群中,其他一线城市发展模式已经趋于成熟,合肥即使继续扩张建成区面积,也无法与他们相比较。
如今合肥市重点规划的城市副中心分别是长丰、庐江与巢湖。
因为合肥东扩的方向主要就是朝向巢湖方向。
巢湖市地势比较平坦,有着良好的开发条件。
而且巢湖市核心区离合肥的市中心也仅有四十分钟车程的路程。
此区还有合肥最好的Backbay大湖所在,湖区面积占合肥市的三分之一。
要说湖区再往东边地势逐渐高出合肥市,依山傍水,要是建新的住宅区或商业区,肯定别有一番风味。
因此,环巢湖生态区可以说是合肥城区东扩的一大亮点。
巢湖市行政职能。
巢湖市在合肥市调高城区人口的需求下,完全可以充当合肥市的扩城地。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巢湖地区的城市化水平相当低,合肥市政府经考察统计认为,巢湖市合并至合肥市能够促进合肥市的发展。
1987年,合肥市决定合并巢湖市合肥,并将巢湖市设为合肥市的一个区。
但如此合并方式也引起了一些争议,甚至当地民众也认为,应该设立巢湖区,而不是巢湖市。
后来经过长达17年的治理,合肥市城市建设基本达到水平。
2004年1月,合肥建成区面积增加到456.4平方公里,城区人口接近300万。
合肥市区的居民逐渐开始感受到交通拥堵带来的烦恼。
为了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降低交通压力,合肥市政府决定重新将巢湖市合并到合肥市。
2005年,合肥市行政区划再度调整后,巢湖市也成为南宁的一部分。
合肥市政府决定将巢湖市的城市职能划归合肥市,同时对巢湖市进行城市改造和升级。
但这并不意味着巢湖市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性,合肥市和巢湖市之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和合作关系。
巢湖市继续发挥着其在地理位置、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优势。
合肥市辖区的变化。
从2015年开始,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逐渐突破到70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将近500万。
如今,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又增加至1000平方公里。
可以说,合肥市的城区人口已经突破500万,建成区面积也已经突破“城4区”模式。
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和城区人口在中部地区已名列前茅,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排名靠前。
然而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仅为武汉、杭州、南京等城市的一半左右,甚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那么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是否会再次上涨呢?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合肥市人口继续增加,可能会有区域通过区划调整被纳入到合肥市下辖的城市区中。
如果这一变动发生,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将大大增加。
这不仅能更好地满足市民的生活需求,还能更好地促进合肥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尽管合肥市的建成区面积在中部地区已名列前茅,但在国家范围内仍有很大空间可以进一步提升。
合肥市应积极推动城市扩建和改造,进一步提高建成区面积以适应不断增长的城市需求和居民生活需求。
合肥市的发展潜力仍然非常巨大。
结语合肥市目前已经突破了“城4区”的区划模式,让我们可以推测合肥市将来在滨湖新区等区域都将更改行政职能,继续拓宽建成区面积。
而巢湖市也成为合肥市重点发展规划中的一个城市副中心。
环巢湖生态区也成为合肥市东扩的重要亮点。
如果没有行政区域划分上的障碍,合肥市的建成区绝对会更大。
而合肥将巢湖市设为市辖区,可以更好地促进合肥的发展,也有利于巢湖自身的发展。
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合肥这座城市会越来越好。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