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产3A大作!外国人都痴迷,疯狂补课《西游记》知识!……《黑神话:悟空》相关的各个话题频频登上头条。
无疑《黑神话:悟空》是极其火爆的!它的火爆,甚至超出了游戏圈的范畴,成为一个全社会都关注的热点事件。
同时,《黑神话:悟空》无疑是对游戏大厂的狠狠讽刺,也给中国制造上了一课。
《黑神话:悟空》能迅速火遍全球精品游戏背后是耐心的团队《黑神话:悟空》为什么火。
品质或许是第一核心要素。
从精美的画面表现来看,游戏中的场景细腻逼真,无论是古老神秘的山林,还是气势恢宏的宫殿,每一帧都仿佛是一幅精美的画卷角色的建模更是独具匠心。
例如,游戏中借鉴了大量关于山西古建筑、塑像和壁画的元素,绝大部分都是主创人员根据实景扫描而来,然后再进行创作。
据不完全统计,该游戏中有27个取景来自山西。
团队用心之处,可见一斑。
此外,这款游戏的玩法也是吸引玩家的重要因素。
游戏中的开放世界设计,让玩家可以自由探索神秘的游戏世界,发现隐藏的剧情和宝藏,增加了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
事实上,最重要的是,这背后有游戏科学团队的坚持与努力。
他们可以不畏困难,沉下心来打磨这款国产3A大作。
据了解,《黑神话:悟空》从2020年8月便开始研发,前后时长将近4年。
另外,据游戏科学创始人兼游戏制作人冯骥此前透露,《黑神话:悟空》每小时游戏时长开发成本超过2000万元。
团队预估整体游戏时长20个小时以上,开发成本至少需要3亿~4亿元。
全团队数年的努力,大量资金的投入,坚定做出首个国产3A精品游戏的信念之下,这才有了这款令人惊艳的游戏。
游戏大厂为何反倒难出精品?逆天大作不抵王者一个月流水然而,在《黑神话:悟空》大火的背后,我们不得不反思为什么游戏大厂难以产出这样的精品?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分注重短期赚钱效应。
做国产3A大作这样的选题,或许在很多游戏大厂中尚未出身,便会被击毙在腹中。
因为这种选题风险太大,收益有限。
相比可以持续经营的,卖道具的网络游戏,单机的3A大作,利润太没吸引力了。
事实也是如此,游戏科学几年的努力即便如此成功,其利润,或许还不如王者荣耀一个月的流水。
据报道,《黑神话:悟空》经历数年打磨,发行后销售额为15亿。
但是!网络数据显示王者荣耀在今年4月单月流水即为17亿。
要知道,《黑神话:悟空》是凭着接近逆天的表现,才换来这15亿的成绩。
由此可见,国产3A大作相较手游周期太长,而利润更薄。
更何况,在开发过程中,成功与否完全是个未知数。
游戏大厂为何要做这样的,并不划算的买卖?曾经,一度在游戏圈有着这么一句话。
某游戏公司高管在内部会议上讲,我没法做1款百万人在线的游戏,但是我可以做一款10万人在线的游戏,然后丰富成10款。
这种“换皮”做游戏思路,也注定了大部分的国产游戏厂商难以出精品。
中国制造也应抛弃价格战产能战向品质战和创新战迈进如果给中国制造一个并不局限于传统制造业范畴的定义,那么中国国产游戏,也应该被归为中国制造的一部分。
《黑神话:悟空》是否一棒子敲醒了,正在疯狂内卷的国内各行各业?中国制造是否应当尽早地将价格战和产能战升级为品质战?曾几何时,我们为一句“中国制造把XX价格打下来了“而欢呼。
现在回头再看,是否我们在为自身模仿和超越能力而骄傲的同时,也应该反思,是否也无形中把竞争者和自己都拖入了价格战的泥潭?很典型的就是光伏行业。
某机构给出了数据,预计2024年全年组件需求469-527 GW,但国内光伏组件产能超过1000GW,是全球需求的两倍。
疯狂卷产能,之后又疯狂卷价格。
这也导致了原本是科技含量极高的光伏组件。
现在十分廉价,欧洲一些国家的居民干脆拿光伏板代替木栅栏,用来围住自家的庭院。
要知道光伏电池片,其中的技术含量并不低,全球能制造光伏电池的国家也仅为少数。
是否,中国制造应该从卷产能、卷价格中撤出来,卷产品品质、卷产品创新?是否该像游戏科学一样沉下心来做精品?现实是,国内各行业的大厂能静下心来做产品的公司不多。
某位大厂高管说,以前他发现认为,只有把产品打磨到没有任何问题时才能推出市场。
但,后来老板教育他,只要推出上市,市场能接受,那就是好产品。
固然,在抢占市场的时候或许这种思路没有问题,但长期来看,这种习惯后患深远。
反倒是部分非龙头厂商,在埋头产品。
比如富光保温杯、索邦家装水管。
比如说,索邦管主要用于家装管道,很多消费者或许都没听过,但它却默默坚持做超越国标的产品,坚持用进口的上等原料把家装水管做得更厚实、耐用。
他们的水管,南极科考队都在用。
还有一些精酿啤酒厂,他们知名度不高,却拒绝生产工业拉格啤酒,只做口感更醇正的精酿啤酒。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国制造必须勇敢地迈出品质升级的步伐。
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能够像《黑神话:悟空》一样,用品质和创新征服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