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养老制度,最近被频频推上热搜,是亿万个业主非常关心的一个热点问题,在最近的住建部工作规划中,已经宣布了,有22个城市会率先进行试点。
其中上海更为积极,上海和重庆也是我国唯一两个进行房产税试点的城市。
浦东会在2024年就进行试点, 而在2025年上海会全面推广。
22个城市开启试点,已经表明,这已经是未来会新实施的一项制度。
这些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南京、苏州、成都、重庆、武汉、天津、青岛、长沙、郑州、西安、沈陽、合肥、福州、厦门、济南、宁波、无锡。
另外有关部门再次强调,房屋养老金不是变相的房产税,这点确实要明确。
房产税是由税务部门主管的,而房屋养老金则是由住建部主管的,所以不能混同。
而现在上海,不就是房产税试行了13年,今年又开始试行房屋养老金吗?同时主管部门也强调,这也不是房屋保险,不少“专家”解读错了,未来房屋保险估计会并入物业费中一起收取,每一户都需要年年缴纳。
未来如果不缴纳,估计在房屋买卖、房贷申请等方面都会有着配套的管理措施。
有关部门再次明确,房屋养老金制度,未来会仿照社保养老体系,建立一个个人账户,一个公共账户。
社保是由劳动者和所在单位每月缴纳的,最终形成的资金汇集给了人社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和统筹发放。
现在民众也明白,上班时缴多少,并不意味着退休时能等额的领回来。
现在都已经全国统筹了,执行的是“收”和“支”两条线管理。
那么房屋养老制度,未来将会由住建部进行管理,是不是也会仿照社保基金一样建设一个房屋养老基金呢?但是现在再确认,其中的房屋个人账户就是指现在每一位业主买房时缴纳的专项维修基金,那么到目前为止,房屋专项维修基金是由每个小区的业委会管理,那么未来,会不会被移交?目前反复被确认的消息除此之外,就是住建部门将让试点城市,赶快将房屋养老公共账户建设起来,并不是要业主后续出钱。
不过这个原则性表态,如何进行解读呢?后续可能会引发一些关键性问题思考:一、有不少小区,专项维修基金已经使用比较多了,现在余额很少,那么房屋个人账户不足,该如何办呢?后续会不会要求业主,按照现在的新房销售,再进行一定比例的继续补交?达到规定的最低缴纳标准之后,才算完成了房屋养老个人账户的建设标准呢?二、住建部再次确认,房屋养老公共账户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