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市委横岗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上门慰问居家隔离人员。
非公企业团委志愿服务队在疫苗接种点提供咨询服务。
市青科协志愿服务队帮助居家隔离人员进行物资转运。
“流动安心驿站”心理服务志愿者为一线防疫人员进行心理沙盘游戏解压。
“流动安心驿站”健康关怀志愿者为一线防疫人员进行快速健康调理减压。
“流动安心驿站”心理服务志愿者开展一对一咨询。
6月15日,端午假期结束,但深圳战疫一线的联防联控却仍在继续。
“闻令而动,起而行之,尽锐出战,全力以赴”,自深圳团市委向全市团员青年、志愿者发出最全面动员令和招募令,吹响“青春战疫行动”集结号后,一支由“红马甲”志愿者、“蓝马甲”青年突击队共同筑就的严密“红蓝防线”始终坚守疫线,也让团干们对团徽、党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从机关来到基层,更多在踏踏实实面对一个又一个老百姓,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内心感到很踏实。
”经历了数个无眠之夜的深圳团市委干部、怡锦社区党委挂职副书记高泽林说。
而延伸至更广范围,特别当前深圳已进入“双区”驱动、“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深圳共青团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全面实施青年发展型城市、深港青年创业创新之城、志愿者之城的“三城战略”,努力实现“深圳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深圳更有为”的愿景。
目前,已从青年思想道德、教育、文化、健康、婚恋、人才培养、就业与创新创业、交流与合作、社会融入与社会参与、权益与预防犯罪等领域,分层次、分群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20项“青年民生实事”,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
1 “七天三检”无眠夜 青年成抗疫主力军自5月21日深圳疫情发生后,深圳共青团立即建立市、区、街道三级青年突击队,发动大批志愿者奔赴基层一线,青年群体成为这座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年轻城市的抗疫主力军。
作为重点防控区域,龙岗区横岗街道发动组建青年突击队伍20支,共1041人,他们来自医院、企业、机关部门、学校等,主要负责集中核酸采样点秩序维护、扫码协助、企业核酸采样摸排、重点楼栋人员扫楼及核酸检测工作,并协助横岗疫苗集中接种点和各社康疫苗接种点的接种等。
“高峰时期,核酸采样点开了12个,每个点我们都要协调安排好工作人员和物资。
”由于短时间内频繁打电话通知群众做核酸检测和协调人员安排,且都是非正常时间段,横岗街道团工委书记、青年突击队队长唐敏的电话甚至被电信部门以存在被盗号风险列为异常风险电话并停机。
横岗街道怡锦社区临时指挥部则将青年突击队分为“指挥小队、后勤小队、宣传小队、数据小队、行动小队”等职能小队,同时吸纳医务工作者、临时支援力量加入突击队,确立了“1+5+N”的战斗模式。
正在实习的深圳技师学院现代物流专业大四学生温雨琪就是其中一员。
当社区开启“七天三检”大规模核酸检测的前一天,她甚至还没来得及回家收拾衣物,就直接奔向了排着长队的帐篷。
“我们主要通知、引导居民注册填写信息,尤其是老人、小孩和孕妇,协助医护人员测核酸。
”前方检测核酸是基础保障,后方台账整理则是查缺补漏的重要一环。
有时凌晨4点多结束扫楼,温雨琪还要回办公室花一小时核数据后才睡,清晨6点半又继续扫楼。
但高强度工作下,温雨琪却被一种精神深深震撼。
“大家都不怕苦不怕累,给居民带来正能量,这种被信任被需要的感觉让我舍不得走。
”强烈的责任感驱使她作出一个决定:继续奋战在一线,延迟原本5月底的论文答辩。
非公企业团委青年志愿服务队也陆续参与到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在核酸采样点、疫苗接种点承担着核酸采样的进出引导、疫苗信息填报、秩序引导管理等。
“志愿服务真的太有必要了,不会操作手机进行信息填报的大有人在,志愿者指引不仅解决了他们的困难,还提高了打疫苗的效率。
”中兴通讯团委书记、党办副主任孙骏胤说。
“只要穿上红马甲,就要出一份力。
与医护人员和社区干部相比,我们的辛苦真的不算什么。
”华强集团团干赵雪希望,今后能更多参与志愿服务。
2 安心驿站“动”起来 守护一线战疫者抗疫是持久战,让夜以继日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医护人员都经历着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负荷。
6月11日,一支由专业心理咨询志愿者和健康关怀志愿者组成的“安心轻骑兵”出现在怡锦社区网格管理服务站,这是深圳团市委横岗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联合横岗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发起的“流动安心驿站”项目,将持续深入社区小区防疫一线提供“心理解压、情绪疏导、健康关怀、安心课堂”四大类服务。
“‘安心驿站’平时是设在党群服务中心,为了方便抗疫工作者,我们像‘大篷车’一样要进入社区、医院、隔离点,为他们做情绪疏导。
”心理志愿者、12355热线专业心理咨询师孙雅洁说。
张丰(化名)是天颂雅苑生活物资运输员,承担着居家隔离人员的生活物资运输上门、垃圾清运等工作。
由于该小区居家隔离人员较多,他的工作任务十分繁重,有时候甚至整晚都没有睡觉时间。
孙雅洁便通过“心理沙盘治疗”“小物件系统排列感知”等方式为他心理解压。
“目前深圳疫情态势控制得很有效,我觉得你的功劳非常大,你感觉呢?”在心理志愿者王平的鼓励下,一位社区网格员将在工作中遇到的困境、感动、挫折和委屈都细细诉说。
“我们希望通过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缓解与群众之间沟通不畅的矛盾,继而达到他们对重复劳动倦怠情绪的疏导。
”王平说。
“一线抗疫工作者的情绪是紧张、焦虑的,这由多方面原因造成:一是他们的工作强度非常大,且具有重复性和连续性;二是服务隔离人员时,由于需要不断跟踪对接、提醒,而居民经历了长期隔离后,难免会烦躁、不理解;三是有的工作人员自己的孩子小,几天看不到,内心非常牵挂;四是他们每天接触的都是风险相对较高的区域和人群。
”孙雅洁分析。
除此之外,流动安心驿站的健康关怀志愿者还提供每人10分钟的快速健康解压按摩,教授他们一些简单的保健动作以缓解疲劳。
“累了几天,能有这样一套按摩操,真是太幸福了!”网格员代雪娇说。
“以10分为最高分,刚来时他们焦虑紧张程度评估通常是6—10分,沙盘结束时,都降为了0分,很开心、喜悦、充满希望。
同时,我们也教给他们一些能量疗法,即心理加与经络触碰等快速有效的情绪疏导方式。
”孙雅洁说。
团市委横岗疫情防控青年突击队介绍,首站服务共一对一为28名网格员和社区工作者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克服倦怠瓶颈。
接下来还将面向街道各社区小区、疫苗接种点、核酸采样点等一线场所和辖区群众,采用社区预约的形式开展。
3 解决青年急难愁盼 推进20项“民生实事”“青春战疫行动”只是新时期的深圳共青团全面实施“三城战略”——青年发展型城市、深港青年创业创新之城、志愿者之城的具体行动之一。
从更长远和广泛的城市发展角度看,今年深圳团市委拟从“港澳青年支持服务、青年创业就业服务、青少年文化服务、青年民生服务、青年学历提升服务”五个方面,分层次、分群体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推出20项“青年民生实事”,解决青年急难愁盼问题。
比如,在支持港澳青年方面,针对目前支持香港青年创业政策面大点多分散、缺乏集中统一的发布渠道、香港青年了解掌握难等问题,将于近期推出“深港青年一站通”APP,以网站、APP、小程序等形式直观展现港澳青年就业岗位、创业政策、创业基地准入条件,以及其他支持港澳青年来深发展的各项政策,为港澳青年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和支持。
开展“展翅计划”港澳台大学生专项实习项目,已为港澳台大学生提供488个专项实习、就业岗位;拟推出《深圳青年政策一本通》,为来深青年“落户—发展—生活”提供详细指引。
目前,书已完成编制,下一步将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增设“深小青”青年政策服务查询机器人。
在青年创业就业方面,拟升级深圳全市10个区15家青年驿站,打造来深青年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为来深应届大学毕业生等青年人才提供7天免费住宿、职业发展指引、人才政策对接和城市融入等服务,预计全年将服务来深大学生4000人。
在青年学历提升方面,针对在深务工青年参加继续教育需求,扩容“圆梦计划”项目,打通向上发展通道。
该项目开展10年来,已累计报名超过5.5万人,就读学员累计近3万人,资助“一天一元钱读大学”项目学员超1.2万人。
今年预计投入225万元,帮扶2000名在深工作1年以上、18—35岁青年产业工人接受本科、专科学历教育,并将“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等三大工程相关专业的合作高校及专业纳入,拟与北京外国语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暨南大学等16所高校开展合作。
目前,该项目已被纳入深圳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预计近两月正式开启报名。
在青年民生服务方面,实施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心工程”,依托“12355”青少年服务台提供7×12小时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公益咨询和服务,预计全年开展青年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困难救助、中高考心理减压系列咨询服务100场次。
此外,拟推动深圳市少年宫升级改造,项目完成后每年服务青年将突破300万人次;全年计划举办百场青少年主题公益活动,市少年宫、活动中心全年将举办“大家乐舞台”系列活动、青少年科普及研学系列等青少年主题活动200场次;全年将举办各类主题青年公益交友活动25场次,预计参与青年2万人次以上等。
目前,“青心工程”“少年宫流动科技馆”两个项目已被市文明办纳入“我为孩子办实事”十大项目。
一名基层团干的战疫日志本轮深圳疫情出现以来,龙岗区横岗街道怡锦社区青年突击队临时指挥部办公室总是灯火通明。
横岗街道是深圳“东进”的“咽喉”,北接东莞凤岗镇,西临布吉、罗湖等深圳主城区,东邻龙岗中心城,南联盐田区,盐田港及其后方陆域距此不过5公里,用“一地失守,危及千里”来形容不为过。
当这里从“海港大后方”变为“抗疫主战场”时,青年突击队闻令而动。
深圳团市委干部、怡锦社区党委挂职副书记高泽林以“七天三检”任务的一周时间作为轴线,串联起他所亲历的“青春赞歌”。
【第一天】16:00“7000人”1:200是一个什么比例?当30多名青年突击队员面对盐田港员工保障房天颂雅苑小区7000名群众时,这个比例不再抽象。
“这几天,我更加懂得了团徽的意义,明白了共青团员四个字应该怎么写——那就是到基层一线去,到需要我们的地方去!”深圳技师学院学生、怡锦社区实习生温雨琪加入了社区战疫青年突击队,用1个人的肩膀扛起200人的责任。
这些天,像她一样忙碌的青年突击队员还有很多,或默默无闻,或汗流浃背,或步履匆匆……你还来不及看清他们的双眼,他们的双脚已继续逆行,7000人的完成量就是像这样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完成的。
【第二天】22:00“逆行集结”“同志们,这么晚把大家召集到这里,是因为今晚有硬任务要完成。
”在狭小的指挥部里,即使冷气开到最大,还能感受到每个人急促、炙热的呼吸。
有人是从被窝里被叫起来,有人可能刚刚回到家,有人正准备陪伴家中小孩睡觉。
难上加难,但大家绝没有犹豫。
路边的店铺大多正在关门,社区工作站的卷闸门才刚刚打开,三两成群的工作人员此起彼伏地呼叫,在组长的带领下分赴各自“战场”。
今夜,青年突击队有更多的人加入、报到。
【第三天】4:30“1到35层”深圳的暑气,即使深夜也没完全褪去。
每次敲开居民的门,他们家里的空调冷气扑面而来,反而成了最幸福的事。
天颂雅苑是怡锦社区的保障性住房,一层20户、一共35层,整整700户。
大部分居民都睡了,敲门并不容易。
但年轻人总有那么一股韧性,就算把手指关节敲破了,也“笃定青山不放松”。
一扇又一扇门打开,当然并非所有群众都理解。
面对责备,青年们也不厌其烦宣讲政策,没人临阵退缩,更不会针锋相对,遇到群众主动“点赞”,脸上便浮现出最质朴的笑容。
终于到了顶层,在35层俯瞰远处的地铁3号线,依稀看到工人正在为运营做着准备。
树林里的鸟开始鸣叫,东方露出了鱼肚白,所有人都在这个夜里,用手机电筒的微光守护平安。
【第四天】19:00“1+5+N模式”第二次大规模核酸检测即将开始。
如果说那是大考,现在就是“考前冲刺”。
临时指挥部针对第一次核酸检测与现场排查情况,详细周密制定了第二次检测的工作方案,将青年突击队分为“指挥小队、后勤小队、宣传小队、数据小队、行动小队”共5支职能小队,将各类青年力量优势互补、有效整合。
同时,吸纳医务工作者、临时支援力量等N支队伍加入突击队,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多头指挥、衔接不畅、部门壁垒等现实性问题。
至此,社区战疫青年突击队正式确立了“1+5+N”的战斗模式。
【第五天】7:00“20栋楼”踏着清晨第一缕阳光,青年突击队出发了。
20栋“七天三检”居民楼星罗棋布在社区的大街小巷中。
20栋楼,就是20个窗口;13支队伍,就是代表党委政府形象在窗口面前凝聚民心的“突击队”,他们既是“信息采集员”,亦是“民情访问员”,还是“政策宣传员”。
依托“青年突击队”这个有效载体,青年广泛深入地参与了社会基层治理工作。
【第六天】20:00“3名群众”惊喜总是不经意间降临在生活中,没人想到,一些发生在电视剧、小说情节里的事情,真真切切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今天是核酸“普检”的第一天,所有人都在着急忙慌地布置场地、码放物料,因为检测方式的变化,由“1人1试管”调整成为“10人1试管”,大家也都在摸索着如何引导群众。
闻讯而来的群众,绝大部分都排队等待做采样,做完后径直走开。
然而,有三位群众还做了一些“不一样的事情”。
“感谢青年突击队,感谢全体医务人员,每名工作人员可以免费领取西瓜一盒”,“绿豆汤放在这里了,你们要的话自取”,两位门店店主做完检测后,又返回带来了两大箱冰西瓜与一大桶绿豆汤。
凌晨12点,一位工作人员又突然发现,地下多了两大箱冷饮,一开始还以为是后勤小队“犒劳”大家的,后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一位无名群众留下的。
冰凉的饮料从口中倒下一饮而尽,留在身体里的是一颗温暖的心。
【第七天】18:00“狂风暴雨”电闪雷鸣,下雨的端倪在下午就显现了,不少群众都在拼命往家赶。
我们着急的是:下雨了,电线怎么办?物资怎么办?试管怎么办?天公不作美,雨势不等人,还没等大家准备好,一场长达3个多小时的强降雨就来了。
青年突击队就是用来突击的,别人上不了,只能我们上!队员们纷纷披戴雨衣冒着疾风骤雨将现场物资往帐篷里放,有些帐篷因积水快被压塌了,便齐心协力将积水清出去。
汗水夹杂着雨水,积水已浸透鞋袜。
在这场暴风雨中,我看到了太多感动。
有人面对“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的问题,只能抱愧;有人疲累到靠在办公室沙发上睡着了……从机关来到基层,更多在踏踏实实面对一个又一个老百姓,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群众点赞太多我已记不住,居民的不理解也都一一化解,无论是嘶哑的嗓音还是磨出泡的脚趾,我相信青年突击队的内心都是充实的。
他们之中既有党员,也有团员,还有普通群众,他们之中既有80后、90后,也有00后,有的刚为人父母,有的还是孩子。
但在这个战场上,我看到的只是“青年突击队”袖章下的臂膀,还有口罩之上的那一双双大眼睛,闪烁着的是青春之光、奋斗之光、无畏之光。
——深圳团市委干部、怡锦社区党委挂职副书记高泽林撰文:张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