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发展过程中,新建筑不断升起,老建筑不停被拆。
拆迁致富成为了许多人关注的问题。
许多有旧房子的人就坐等拆迁,特别是那些收入不高的人,就等着拆迁来一夜暴富。
为了获得更多的赔偿金,不少人就当起了钉子户,自以为拖一天就能可以多一点赔偿。
事实上,许多钉子户最终都聪明反被聪明误,一直坐地起价,最终错失了最佳时机,一分钱也没分到。
一个典型的例子:广州著名的洪德围钉子户。
在广州洲头咀隧道,经过洪德路一带,有一座8层的楼被洪德围立交桥包围了起来。
这栋楼也不经意之间成了贵州的网红楼,甚至是某种意义上的地标。
其实当年为了建设这座立交桥,旁边的楼都拆掉了,而这栋楼里面的大部分住户也都答应拆迁了。
不过最终有两户人家一直不愿意,其中住在一楼的郭志明一家就是如此。
事实上现在也只有郭志明一户人家还住在这里。
郭志明一家住在这栋楼的一层,这套房子其实是由仓库改造的,面积只有30平米,夸张的是里面竟然住了7个人,郭志明和他大哥两家子,还有年迈的母亲。
为了满足一家人居住,房子被隔成上下两层,一层是客厅和厨房,二层用简易木板隔成三个床。
根本难以想象他们蜗居的生活。
房子其实是郭志明父亲当年分配的,不过因为一楼是用仓库改造的,所以这套房子是没有产权的。
几年之前,旁边的立交桥开始计划建设,郭志明这栋楼是被规划在绿化用地里面。
最初是因为担心立交桥的建设影响楼里居民的生活,所以就计划把这栋楼给拆掉,规划成绿地。
当时大部分的居民都答应了,不过郭志明一家跟另外一户人家却一直没有答应。
郭志明一家的目的就是利用这次拆迁,换来2套大房子,以解决全家人居住的问题。
不过因为没有产权,所以只能按照相同的面积赔偿,赔偿给郭志明一家30平米的房子。
面对这一解决方案,郭志明一家人都始终无法接受,结果一坚持就是5年。
最终拆迁办没有办法,只能更改方案,把这栋楼保留下来,而立交桥就直接绕着这栋楼,为此建造成本增加了1亿多,为了不影响郭志明一家的居住,立交桥上面还增加了隔音板,减少车辆来往造成的噪音。
现在大楼依旧水电正常,但郭志明不知道,拆迁办早就走了,已经错失了机会,估计以后这栋楼也不会有人来拆了。
像郭志明这样的人,真的是可怜人必有可怜之处。
兄弟俩宁愿窝在这三寸之地,也不愿好好努力,攒钱买一套房子,一直指望拆迁来换房。
不为自己考虑也要考虑一下家里的老人孩子,30平米的房子,老人生活起来方便吗?孩子的教育环境取决于父母,父母都不愿意努力,还想以后的孩子会有所作为吗?现在,有很多人仗着自己有拆迁房,有恃无恐的和拆迁办讨价还价,最终都自食恶果,人有时候就是这样,越是斤斤计较,最终反而是一无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