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决书或者裁定书生效后,被告不主动履行法院生效判决确定的义务的,就需要当事人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强制被执行人履行义务。
那么,申请人应当向哪个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强制执行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呢?一、强制执行的管辖法院《民事诉讼法》规定,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以及刑事判决、裁定中的财产部分,由第一审人民法院或者与第一审人民法院同级的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执行的其他法律文书,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执行。
由此可知,关于强制执行的管辖法院有两个:一是向作出判决的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若是案件存在二审或者再审的,执行阶段也是向一审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二是向做出判决的同级被执行财产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需要注意的是,通常情况下,仲裁机构做出的仲裁裁决是向被执行人所在地或者被执行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办理仲裁裁决执行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条规定,当事人对仲裁机构作出的仲裁裁决或者仲裁调解书申请执行的,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行的财产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当然,若是执行标的额符合基层法院受理范围,或者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被执行财产所在地在基层法院管辖区内的,经过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中级人民法院也可以将案件指定给基层法院立案执行。
二、申请强制执行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需要提交相关材料到法院进行执行立案。
通常情况下,申请人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需要提交以下材料:1.强制执行申请书强制执行申请书需要载明申请执行人与被执行人信息,执行请求,事实与理由,落款等,若是申请执行人知晓被执行人财产线索的,一并写清楚供法院核实后执行。
2. 申请人主体资格身份信息自然人为身份证复印件,法人为营业执照复印件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法人的上述材料均需要盖章3.授权委托材料,律师应当提交授权委托书、所函、律师执业证复印件;单位员工提交委托书、并提交工作证明、劳动合同或社保证明等证明劳动关系存在、身份证复印件4.一审、二审判决书或裁决书若存在二审、再审等情形的,除了提交一审判决书,还需要提交二审、再审判决等。
5.生效证明仲裁裁决开生效证明,法院无需开具,但是需要联系承办法官在系统当中点击生效,立案庭工作人员在办案系统当中核对后即可。
6.送达地址确认书7.提供申请人的银行账户三、注意事项申请强制执行,需要在法律规定的执行时效内申请,否则将失去法律保护成为自然之债。
根据民诉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从法律文书规定履行期间的最后一日开始计算;如果法律文书规定分期履行的,则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如果法律文书未规定履行期间,则从法律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