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开玩笑,搞恶作剧,这是孩子的天性。
然而,在生活中,孩子的玩闹损坏了他人的财物,对他人造成身心不适,要不要承担责任,又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在广东,几名“熊孩子”假期无聊,买来油漆在街道墙壁上乱涂鸦,还留下不文明语言。
居住在这条街上的一名老人发现后被气得血压飙升,便报警处理。
最终,因为协商赔偿不一致,老人将孩子及其家长告上法院讨说法。
近日,广东法院审结了这起因涂鸦引发的纠纷案件,判决4名未成年人及其家长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4000元、清理外墙油污,并登报道歉。
因“涂鸦”四名孩子及其家长成被告小明和三位同学假期无聊,买了几瓶油漆准备大展身手搞个涂鸦墙。
他们选中一条外墙面积大、没什么店铺的街道,开始他们的“画作”,沿街房屋的外墙被“创作”得乱七八糟后,小明和同学们觉得甚是满意,大步流星扬长而去。
住在这条街上的赵大伯晚上回到家,发现外墙上竟然被喷涂“*人住处”“你不要装*”等侮辱性字眼,气得赵大伯血压飙升,当即报警。
民警接到报案后调查监控录像,立刻锁定了小明及其同学。
在公安机关主持下,赵大伯要求4名孩子的监护人赔偿损失,但协商不成。
赵大伯一气之下遂将4名小孩及其家长诉至法院。
赵大伯控诉道,“孩子们的涂鸦带有侮辱性字眼,不知情邻居及路人议论纷纷,让我心理压力极大,导致身体不适住院治疗。
请你们立即将墙面恢复原状,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
”对此,几名孩子家长承认“确实是我们的孩子做得不对,我们愿意尽快清理外墙。
”但对于赔偿损失要求,家长认为是孩子不懂事,希望可以免除金钱赔偿。
法院判决:侵犯人格权,承担侵权责任江门江海法院审理后认为,小明等4名未成年人用红色喷漆对赵大伯房屋喷涂侮辱性文字涂鸦,侵犯了赵大伯的人格权,对赵大伯造成了精神损害,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因此,法院判决4名未成年人及其家长共向赵大伯赔偿精神损害抚慰金4000元、清理涉事外墙油污和登报道歉。
同时,对于家长履行监护职责不到位,承办法官区素莹当庭对4名涉案未成年人家长的失职行为进行训诫,并发出《家庭教育令》,责令家长承担起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教育引导孩子们认识到自身错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行和习惯。
庭审后,4名涉案未成年人也分别书写道歉信送到赵大伯的手中。
法官提醒:未成年人侵权损害他人不能免责经办法官提醒,未成年人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对行为后果预知不足,易冲动惹祸,但未成年人侵权造成他人损害并不意味着可以免责。
如果孩子的不良行为侵害了他人权利,父母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对父母提高家庭教育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希望家长都能明确自身的家庭教育主体责任,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对孩子教育、管理的法定监护义务,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律意识,让孩子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章程 通讯员:江门法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林传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