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是一个五零后或是六零后的老哈尔滨人的话,相信对咱们哈尔滨道里的透笼街家俱市场一定很熟悉吧,而且大多数的老哈尔滨都曾有在透笼街市场买家俱的经历,应该说透笼家俱市场代表了八十年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幸福感。
说起刚刚结束文革的头几年,人们压抑多年的各方面需求爆发式增长。
还记得那时候结婚必备的二十八条腿和三转一响吗?对,这二十八条腿就是说明那时候对家具的渴求。
当时人们生活最标志性的改变是什么?就是看家具。
人们向往新式样有俱,甚至组合家具。
书店里摆着介绍新款家俱的书籍,甚至很多青年因为经济条件局限买不起新家俱,而专门去学木工木匠。
当年会打家具的人无疑是非常受大家欢迎的。
八十年代咱们哈尔滨流行过一段时间的酒柜。
酒柜里摆着一些或中或洋的白酒和色(Sai三声)酒。
也就是洋酒。
八十年代家俱标配应该是:立柜、写字台、酒柜、沙发再来一个黑白电视机。
八九十年代的马路市场八十年代的透笼家俱市场80年代初,道里透笼街建立了一处马路市场——透笼街家具市场。
那时候这种建在马路上的市场还有不少。
比如三棵树的桦树街市场和道里的轻工市场。
当时哈尔滨的汽车并不多。
因此对交通也没有什么影响。
市场里分有厨柜区和沙发区。
说起厨柜的花样是非常多的,立柜、书柜、酒柜、五斗橱、高低柜等应有尽有。
沙发也是当前人们非常喜欢,比较上档次的家具。
家具市场的建立也推动了家具制造业的发展。
形成了几条沙发街,如太平的向阳街和顾乡工农头道街。
1981年透笼有具市场全年销售额高在九百多万元。
九十年代的展览馆,也成为家俱销售中心如今透笼街家具市场与文具市场早已搬入高大宽敞的大楼,而美好的记忆永远留存在老哈尔滨人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