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收拾东西,无意中发现一张保存完好的30年前的购货发票。
发票是“《工商企业销货发票》”,售货时间是“1993年5月30日”,品名是“181齐洛瓦冰箱”,供应价是“1980元”。
我突然记起了,也就是在92、93年前后,我还购买了小天鹅洗衣机和长虹彩电,小天鹅洗衣机的价格是1250元,长虹彩电的价格也是1980元。
那时我和爱人的工资都是300元多一点。
98年的时候,我的工资已经涨到了500元,这时我换了一台尺寸更大一些的长虹彩电,花费了近3000元;2003年的时候,我花2000多元换了一台冰箱,牌子已经忘了,这时我的收入已经达到了1900元,第二年,我买了一台小1.5匹的格力空调,花了2400多元。
2009年时,我买了一台涡轮式洗衣机,花了3500元。
2013年时,我买了一台56英寸的液晶电视,花了5000元。
以上价格不一定非常准确,那肯定相差不会太远。
与93年相比,我们的工资应该上涨了20、30倍,但是家用电器价格上涨的幅度并不大。
以格力空调为例,2004年我购买的小1.5匹空调2300元,2019年我购买时才2550元,事隔15年,价格上涨的幅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为什么工资上涨的幅度那么大,而家用电器等众多日常用品,包括衣物、床上用品等上涨幅度并不大,而老百姓却感到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呢?房子!对,房子。
房子成了想扎根城里的大多数老百姓的梦和痛。
房价的增长幅度碾压了工资的增长幅度和老百姓的存钱速度,许多家庭一辈子也就忙活了一套房,有的还要靠几代人的积蓄来买一套房。
“房奴”。
这个词很刺眼,也让老百姓很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