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文襄帝高澄:十六岁就入朝辅政,奠定北齐立国之基,除了有点好色

发布:2024-09-28 浏览:57

核心提示:东魏武定四年(546年),权臣高欢久攻不下西魏的玉璧,大军又损失惨重,居然一病不起,军中又流传自己被韦孝宽射杀的谣言 ,一时间人心惶惶,为了稳定军心,高欢不顾病重之躯,露天召集诸将宴饮,一边唱着《敕勒歌》,一边准备退军。高澄一生不过三十年,但却想当精彩回到晋阳没几个月,高欢就一命呜呼,将东魏这么大一个摊子留给了二十七岁的长子高澄身上,对于高澄,大家的目光总是聚焦在他的好色身上,忽略他的能力,事实上高澄年纪虽轻,但能力却相当强悍,十岁就说服猛将高敖曹投靠高欢,十六岁就入朝辅政,一手奠定了北齐立国之基。可惜历

东魏武定四年(546年),权臣高欢久攻不下西魏的玉璧,大军又损失惨重,居然一病不起,军中又流传自己被韦孝宽射杀的谣言 ,一时间人心惶惶,为了稳定军心,高欢不顾病重之躯,露天召集诸将宴饮,一边唱着《敕勒歌》,一边准备退军。
高澄一生不过三十年,但却想当精彩回到晋阳没几个月,高欢就一命呜呼,将东魏这么大一个摊子留给了二十七岁的长子高澄身上,对于高澄,大家的目光总是聚焦在他的好色身上,忽略他的能力,事实上高澄年纪虽轻,但能力却相当强悍,十岁就说服猛将高敖曹投靠高欢,十六岁就入朝辅政,一手奠定了北齐立国之基。
可惜历史给他开了一个玩笑,篡位前居然被一个厨子弑杀,年仅二十九岁,不然北齐或许会走向不一样的路。
高家的天才少年说实话天才的经历都是相似的,高澄自幼就聪颖过人,能言善辩,很早就显露出自己极高的政治手腕。
当初在高欢与尔朱氏决裂前夕,准备前往河北认渤海高氏为祖,认高乾为叔,以换取河北大族的支持,虽然高乾接受了高欢,但河北士族坞堡力量的领袖之一高昂并不买帐。
渤海高氏时年十岁的高澄自请去高昂的大营,对高昂行子孙礼,靠着谦卑恭谨言辞,哄开心了高昂,让桀骜不驯自比楚霸王的高敖曹投靠到了高欢帐下,为父亲揽下一员猛将。
十一岁又以特使的身份去洛阳朝觐北魏孝武帝元修,如此年龄,放到现在不过是四年级的小学生而已。
而高欢也对这么出色的儿子极力栽培,时常与他谈论政务,高澄不仅对答如流,而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深受高欢的赏识,可以说东魏初期的军国要务都有高澄参与其中。
东魏天平三年(536年),高欢居于晋阳掌控军事,年仅十六岁的高澄自请担任宰相,别看年纪小,高澄雄心壮志倒是挺大,文武百官都觉得这么小的高澄何德何能能担此大任,但没想到高澄少年老成,处理政务听断如流,果断妥切,不得不服这孩子就是如此优秀。
宇文泰和高欢各自掌握西魏和东魏当时高欢专心想要解决宇文泰,东魏的朝政大权都由高澄决定,高澄以少年之姿辅政,加京畿大都督统领河北军队,掌管了一部分的鲜卑大军,可以说是东魏仅次于高欢的第二位实权派。
虽然高澄能力强,还是高欢的儿子,但不服气的人大有人在,对于这部分人高澄毫不留情的给予打击,哪怕这些人都是和高欢平辈的鲜卑勋贵,甚至和高欢共建大业,但在高澄眼里,这些人不过是自己立威的基石罢了。
在高澄辅政之前,东魏辅政的是孙腾、高隆之、司马子如、高岳四人,这批鲜卑勋贵贪污起来跟打仗一样玩命,自然被高澄拿来开刀,除了从叔高岳,其余诸如太师咸阳王元坦、太保孙腾、司徒高隆之、司空侯景、尚书令司马子如等等,要么被高澄整治、要么被罢免、要么下狱。
司马子如曾经帮助高澄稳定世子地位要知道这批人可是目睹和参与河阴之变的,与北魏末期的几位大人物尔朱荣、尔朱兆、贺拔岳、高欢、宇文泰一起共过事,但高澄说拿下就拿下,这其中除了高澄的高超手段之外,还有和父亲高欢的配合。
当初这批人也找过高欢哭诉,但高欢说了什么呢?“儿子浸长,公宜避之”“咸阳王、司马令皆我布衣之旧,尊贵亲昵,无过二人,同时获罪,吾不能救,诸君慎之”父子俩一个红脸,一个白脸,双簧配合无间。
打击了勋贵,建立了威信,下一步就是要培养自己的班底,既然勋贵无用,高澄打算建立以汉人士族官僚集团为主的班底,他改变了自北魏后期以来以资历选官的方法,采取了名望和能力来为选官的标准。
而在选贤任能的同时,高澄继续任命崔暹来肃清贪腐,经过如此一番整肃,东魏官场的风气焕然一新。
除此之外,高澄征召士大夫,开放放言路,允许民间议政,高澄也借此发掘了一大批人才,充实了自己的班底,一时间东魏风气大变,顺带着高澄声望也水涨船,一度有明君的称谓。
政治上雷厉风行,经济上的改革也能落下,对此高澄也自有一套办法。
自西晋灭亡后,北方一直战乱不断,每个割据势力建立后都发行新的货币,直接导致货币混乱严重贬值,而民间私自铸钱又屡禁不绝,也让东魏初期的经济差点玩不下去,高澄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虽然一度重新铸钱,但民间偷铸假钱的情况仍然屡禁不绝,为此高欢决定重新发行新的货币,这就是北魏孝庄帝永安时期铸造的“永安五铢”,而五铢钱的源头又来自汉武帝时期的汉五铢钱,自汉武帝铸造以来,五铢钱在不仅发行时间长,而且足够稳定,得到百姓的认可,自然成为高澄新币的首选。
武定六年(548年),新的永安五铢钱推出,新铸造的永安五铢的重量和价值相等,是一种足重货币,具有极高的保值率。
东魏时期的永安五铢钱为了打击私钱,高澄规定在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所有的钱币都可以在这上面称重,以此分辨真伪,因而高澄铸造的五铢钱又有“悬秤五铢”之称,就连后世隋朝的开皇五铢都是模仿永安五铢铸造的。
其次就是私盐问题,私盐这玩意自汉武帝盐铁官营之后就屡禁不绝,加上东魏背靠大海,私盐更是数不胜数,既然禁不了,那就加进来,高澄规定民间私盐可以出现,但需要卖给朝廷,然后缴纳一定赋税即可。
一方面保证了私盐的利益,一方面提高了税收,而高澄也没闲着,利用朝廷的力量开设官方盐场,采取官盐和私盐并行的制度,随着官盐产量的提高,一定程度上杜绝了私盐的泛滥。
文武全才,军事能力更强由于高欢生前掌控晋阳的霸府军队,高澄辅政时期基本没什么机会表现自己的军事才能,但不代表高澄军事能力不行。
东魏初期疆域武定五年(547年),高欢刚去世五年,专制河南十四年,飞扬跋扈的侯景就趁机起兵叛乱,曾经自诩打遍天下的侯景战败,被慕容绍宗击败,侯景带着八百残兵,狼狈逃往南梁。
一看梁武帝居然接纳侯景,高澄趁机安排将领夺取江淮之北二十三州,将疆域从淮河以北一直拓展到长江沿线,然后利用反间计,诱使侯景在南梁起兵叛乱,引发侯景之乱,彻底改变了南北形势。
高澄临死前为北齐夺得的土地虽然慕容绍宗击败侯景是依靠高欢生前的部署,未能显示高澄的能力,但讨伐王思政则证明了高澄军事能力并不差。
王思政是西魏时期的名将,是十二大将军之一,高欢进攻玉璧的时候就是他修坚城玉璧、荐韦孝宽为守,令高欢无功而返,至于王思政还有过击毙慕容绍宗、刘丰生这样的显赫战绩,是当世名将。
武定七年(549年),高澄亲率大军进攻王思政,王思政继续采取孤城坚守的方式抵挡,但被高澄掘水灌城而破,被高澄所擒。
高澄的两次军事行动让东魏重新占据河南之地,将东魏在南线的边界从淮河边一直推到了长江边,这可是高欢生前都没能达到的成绩。
高澄的军事能力得到晋阳勋贵们的认可,斛律金、段韶、韩轨等人都心悦诚服地认同高澄这位继承人的身份,至于高澄,他又有自己一批亲信官僚团体,让高澄彻底掌握了东魏军政大权。
狂妄悖逆更好色到了这个时候,高澄已经为篡位做准备,当然也暴露出自己狂妄的性格,此前高澄在宴会上对孝静帝元善见敬酒,但元善见并不想喝,直接被高澄揍了三拳,宴会殴打帝王,高澄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其次就是留下了“陛下为何谋反”的段子,这也是高澄说的,可以说高澄的狂妄在当时是出了名的,对于自己弟弟高洋也是如此。
元善见直接被高澄骂为“狗脚朕”高洋是高澄官僚团体的第二号人物,虽然高洋日后同样狂悖,但在高澄这里,高洋成功的扮演好了弟弟和助手的角色。
高欢在世的时候,平时待在晋阳,邺城的事情都交由高澄负责,如今高欢病逝,高澄也遵循这一惯例,自己在晋阳处理事情,邺都的具体事务交给了弟弟高洋,到了后期甚至都不去邺城了。
对于这个有能力的弟弟,高澄的态度却大跌眼镜,对于他,高澄只有一个词:“鄙夷”。
没错,就是鄙夷,高洋是个独眼龙,长相丑陋,高澄时不时就拿这件事开玩笑,甚至说:“这人也能得富贵?实在是相法都无法解释的事”。
高欢是个帅哥,却生了高洋这个丑儿子甚至贪图弟媳的美色,当着高洋的面扒拉弟媳的衣服,完全不把高洋放在眼里,这就引出了高澄的最大问题——好色,高澄好色是出了名的,而且引发的问题都不小。
第一次好色差点丢了自己的世子位置,当初高欢出征,年仅十四岁的高澄居然和自己的庶母郑大车私通,被婢女告发,高欢一怒之下直接打了高澄一百棍,甚至打算改立尔朱荣的女儿尔朱英娥之子为世子。
郑大车原本是广平王元悌的妃子,后嫁给高欢要知道尔朱氏天然对鲜卑勋贵就有号召力,高澄也慌了,连忙寻找司马子如求救,先逼死告密的婢女,然后大打亲情牌,回忆母亲娄昭君和高欢早年为了躲避葛荣之乱的时候艰辛,才父子和好如初。
至于第二次好色就差点让高欢的政权崩溃了,高欢的政权有四股力量,分别是北镇勋贵、河北藩镇、洛阳士族以及尔朱氏的余党。
这一次高澄居然看上了河北藩镇之一渤海高氏出身的高昂弟弟高慎美貌的妻子李氏,刚见面就扑了上去,此时高仲密外放、高敖曹战死、高乾死于天诛,高慎疑虑不已,加上妻子受辱,决定以战略要地虎牢关降宇文泰,一下子改变了东魏和西魏的局势,高欢和宇文泰分别亲征,引发了邙山大战。
邙山大战,高欢先败后胜这一战宇文泰和高欢都差点阵亡沙场,高欢要不是靠外甥段韶射翻贺拔胜的坐骑,估计就战死沙场了,而且高慎叛乱的时候还联络了河北望族,一时间河北动乱,这可动了高欢的基本盘,不得已派渤海封氏的封隆之安抚,至于直接叛乱的渤海高氏则仅仅制裁高慎一门,其余都放过。
当然高仲密西叛有更深次的原因,李氏受辱不过是导火索而已,而且高澄对父亲说趁机诛灭渤海高氏,可见高澄有意整治渤海高氏。
至于高欢其他宠妃乃至弟媳,高澄哪个没染指?只要他看上的,没有他不敢下手的。
武定七年(549年)四月,在铲除了侯景余患后,高澄开始逼迫东魏孝静帝退位,进而自己称帝,当然做这件事自然需要进入邺城的谋划,此时高澄以大将军的身份兼相国,封齐王,并加殊礼,即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已经达到权臣的巅峰了。
在邺城,因为高澄喜欢东魏的琅琊公主元玉仪,经常出入于公主府中,而且谋划篡立乃是大事,所以他把侍卫们都远远支开了八月,高澄再一次和亲信密谋禅代东魏之事,厨子兰京进到房间里献食引起高澄的不快,高澄连忙把他赶了出去,并且对旁人说:“我昨晚梦到这个奴婢要来杀我,看来我得处死他”。
兰京在外面一听,自己小命要不保,准备先下手为强,于是藏刀于盘底,再度送食。
高澄一看,好小子,我让你出去,你又进来干什么。
谁料兰京突然抽出一把刀,大喝一声:“我来杀你”,随后兰京的六个同党也冲了进来,高澄被杀,兰京和同党虽然旋即被闻讯赶来的高洋斩杀,但高澄却早已身亡,年仅二十九岁。
兰京一战成名至于高洋是不是主谋现在也没个定论,或许高澄之死真的是一个意外,毕竟高澄性格狂妄暴戾,连皇帝也又打又骂,对下人、厨子、婢女,会是什么态度呢?更何况兰京也不是厨子,他是萧梁徐州刺史兰钦之子,被俘虏后成为奴婢的,天天被高澄羞辱。
高澄去世后,掌握邺城的高洋直接继承父兄的基业,干脆利落地直接称帝。
武定八年(550年),高洋建立北齐,尊高澄为文襄皇帝,庙号世宗,也认同高澄对于北齐建立所做出的贡献,比尊哥哥为长沙桓王的孙权有良心多了。
说实话,如果高澄不早死,北齐或许能一统天下,毕竟只有高澄可以解决北齐内部晋阳与邺城的军政二元中心问题,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后来北齐的皇位继承问题。
而且高澄痛恨勋贵,自己是长子继位,名正言顺,可以直接处理晋阳勋贵,避免北齐日后出现一个实力能够决定皇权归属的勋贵群体,毕竟想要一统,首先就得需要一个能将各方面力量都凝结在一起的强力稳定的中枢领导核心。
北齐是三国里实力最强的对于高澄来说这根本不是问题,出身北镇、血兼汉鲜、娄昭君的爱子、神武帝毋庸置疑的继承人、邺城掌权人,这些身份汇聚在一起,注定高澄将是这一帝国里唯一的核心。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些只是后人猜测罢了!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研究表明:与“好色”的男人相比,“不好色”的男人更可怕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