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代娟 通讯员 赵宁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位于新乡城区西南的文岩路和胜利街口切换成“夜间模式”——百余家夜市小吃摊位沿道路两侧和广场周围有序排开,数百米的小吃街流光溢彩、人头攒动,一幅热闹景象。
“家门口打造的夜市小吃街,下班后逛吃逛吃,挺好!”同一时间,在铁路西人民西路幸福街口,市民王涛带着女儿买了杯小吃摊上现做的奶酪。
在他身后的幸福嘉苑美食广场,不少市民“吃着烧烤哈啤酒”,享受难得的放松时刻。
卫滨区是新乡市传统的商业中心,也是新乡市典型的老城区。
今年夏季以来,为进一步丰富群众夜生活,卫滨区对全区夜经济点位进行引导规范和升级,并以平原商场广场为核心,辐射缤纷步行街、时尚文岩路、靓丽南桥里、点亮幸福街四大出彩区域,划定10余处夜经济点位,通过特色餐饮美食、酒饮品展示和音乐、电影、潮玩、体育竞技等娱乐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推进业态交融,实现特色融合,塑造商业消费大品牌,打造群众消费新高地。
老城区一头连着市场消费、一头接着文化记忆。
坐落在卫滨区的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汇聚了由30多位中国当代优秀雕塑家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联合主题创作,打造了总面积2万多平方米的“石榴巷”主题文化艺术街区,集聚新乡市非遗、艺术、原创文化、手工体验等产业。
晚上走进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除了在街口的“东大集”夜市逛吃逛吃,还能感受雕塑文化、欣赏非遗创作。
累了,钻进手作馆里为爱人打造一份纯手工饰品,或是到网红书店撒哈拉要杯咖啡,翻阅那些喜欢的书籍,都是特别惬意的消遣。
2022年以来,为发挥消费对经济循环的牵引带动作用,卫滨区积极打造“嗨在卫滨”品牌促消费活动,以“嗨吃”“嗨玩”“嗨购”“嗨生活”为主要内容,打响“嗨在卫滨+”概念,通过财政补贴、举办展会、培育壮大夜经济等方式,整合线上平台和线下实体商业资源,举办各具特色、形式多样的主题促消费活动,拉动区域消费12亿元。
去年,该区还推出首批十大汽贸旺店、十大乐购活动、十大夜市(场)、十大家装名店、十大文娱场所等五大系列五十个消费品牌,激发消费新潜能;打造东起百货大楼、西到平原商场、南至新玛特,全长1088米的黄金珠宝首饰聚集区,集聚一线品牌20余家,塑造“新乡金街”品牌。
该区还按照“做强存量、做大增量、做优质量、做活流量”的思路,全面激发居民潜在消费需求,指导辖区老商业街区、“老牌”商场做好业态升级、文化塑造、智慧建设等改造提升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消费提质。
同时,充分抓住胖东来网红效应带来的全国客流,结合牧野文化、卫河文化、东方文化商业步行街非遗文化以及南太行旅游等资源推进业态联动,探索打造“商超+文旅”“商超+研学”等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守护人间“烟火气”。
卫滨区引入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对重点区域、特色街区进行集中亮化美化,完善水电供给、油烟处理、垃圾分类等配套设施,让城市既规范有序又繁荣温情。
同时,出台夜摊申报和管理制度,全面简化办理流程,实现小微创业者当日申报、当日办结、当日出摊。
就在8月9日晚,“醉美新乡 嗨在卫滨”堡上行活动在平原镇十五里堡开幕。
活动为期10天,集美食、文创、主题乐园于一体,为市民提供一个畅游、畅享、畅玩空间。
当天,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的“堡上行·新都市”文化休闲广场项目同步启动,项目包含科技馆、古文化展示馆、文化娱乐广场、美食广场、灯光秀和水上娱乐活动中心,建成后将为新乡市区新增一个高品质的休闲娱乐场所,也将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和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
“‘夜经济’作为日间市场的延伸和休闲消费的另一个‘主战场’,彰显着一座城市的生机与活力。
”卫滨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将持续深耕夜游、夜展、夜食、夜购等消费新业态,发展夜间经济和文旅消费,让传统老城区升腾“烟火气”,不断擦亮“嗨在卫滨”金字招牌,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