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你敢相信吗?这么现代简约的住宅居然是在99年前修建的,比相邻的这排老房子历史还悠久。
圣诞假期我专程带孩子们去了荷兰的乌勒特支,去探索荷兰风格派运动最著名的,也是唯一的建筑"施罗德之家"。
视频较长,没文的请划走。
1924年被誉为荷兰风格派运动最伟大的设计师里特费尔德为施罗德夫人和她的三个孩子修建了这幢房子,这也是他唯一一次设计完整的住宅。
2000年"施罗德之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世界文化保护遗产"。
先看房子的外观,荷兰风格派运动主张纯抽象和淳朴,外形上缩减到几何形状,颜色只用红、黄、蓝三原色,与黑色、白色、平面、直线、矩形成为艺术中的支柱。
这是为施罗德夫人特别设计的传声筒,她不用下楼就可以和访客说话。
旁边的小窗是用来接杂货、外卖什么的,就连大门都分成了上下两个部分,既安全又保暖。
一进来右手边就是厨房,门边经常触摸会容易脏,所以采用了黑色。
柜上面的这些板子你猜它们是干什么用的?这个就是刚才那个接外卖的小窗户,整面宽大通透的,窗户上是不是少了点什么?没有窗帘,刚才那些板子就是用来遮挡窗户的。
厨房还设计了一个升降台,可以把食物直接送到二楼。
挨着厨房的是女仆的房间,工业风的大暖气为风格派建筑增添了特色。
这个照片就是房子的主人施洛德夫人,出身富裕家庭,在英国伦敦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1911年嫁给了大她11岁的一个有钱的律师,婚前丈夫曾经承诺她不要孩子,让她过着自由的生活,但是婚后却生了三个娃。
住的豪宅是这样,完全不是她想要的生活。
也就是她结婚那年认识了里特费尔德,一个当地的家具设计师,施罗德夫人被他的才华深深吸引。
后来她丈夫同意家里有一个房间,可以按照她喜欢的样子来设计。
施罗德夫人就找到了里特费尔德,为她设计房间,两人就此结缘。
1924年施罗德夫人的丈夫去世,可能是压抑的太久,她决定搬离原来的房子,请里特菲尔德为她和三个孩子建造一座新住宅,一个简单、自由、不受约束的空间。
她与里特菲尔德的关系也非常的微妙,对她而言,里特菲尔德是她生命中特殊的存在。
施罗德夫人也坦言她爱慕里特菲尔德,但是里特菲尔德已经结婚了。
对于里特菲尔德来说,施罗德夫人能带给他灵感,激发他的才能,也欣赏他的作品。
但是,他没有因此而放弃自己原有的婚姻。
直到1957年,里特菲尔德的妻子去世之后,他才搬进了这幢房子。
这是他当年的书房,虽然只有10平方米大,屋顶还涂成了黑色,但是上面的边窗使得采光毫无压抑感。
两张折叠桌和假装是椅子的一个凳子。
你发现了吗?这些都是当年里特费尔德亲手设计的,并一直使用到1964年他辞世。
上了二楼,这个就是和一楼喇叭相连的话筒。
二楼有施罗德夫人的房间,她儿子的房间。
大家看,这个是里特费尔德最传世的红蓝椅,目前的售价是2500欧元。
两个女儿共用一个房间,这床还兼具沙发的功能,下面还有靠垫。
此外还有一个浴室和客厅。
当客厅两侧的窗户全部打开,房子的这个角落神奇般的消失了,因为窗外的景致也是这座建筑非常重要的组成部位。
1924年这里是城郊,望出去是一片广阔的田野。
但是后来对面的土地开发,为了保持景致,施罗德夫人把对面的土地买了下来,和里特菲尔德一起设计的这两栋商业建筑。
但是非常遗憾,60年代政府还是修了一条高速公路,将这完美的艺术田园完全撕裂。
二楼房间的墙壁是可以完全打开的,变成一个大平层,而且楼道的楼板也是可以打开,光线通过天窗全部散落在住宅的各个角落,彻底实现了施罗德夫人的自由构想。
我意外的发现,整个建筑之中只有浴室内有唯一的曲线。
难道这是里特菲尔德专门为施罗德夫人设计的吗?是他一生中伟大风格派作品唯一的曲线吗?施罗德夫人一直在这个房子里生活,到1985年辞世,正如里特菲尔德所说,施罗德夫人从始至终都一直参与了这幢传奇建筑的构想和设计。
她不仅仅是房子的主人,也是伟大艺术品的创作者。
大家看,曾在英国伦敦留学有多么的重要。
到了要离开的时候,我依然无法相信施罗德之家居然已经99年了。
和相邻的沧桑老屋相比,施罗德之家依然如此轻灵,不食人间烟火。
如果梦回百年,在牧场、运河和葱茏的郊野密林之中轻轻地叩响房门,也许施罗德夫人的声音会从喇叭里面传出来,也许里德菲尔德先生刚好打开半掩的房门。
世纪烟云过眼,艺术之重生命之轻。
关注我,西方文旅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