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9月13日报道,柳州某装修公司涉嫌以低预算吸引业主,施工后马上价格翻番,引起了不少关注。
随着家装旺季到来,有关价格、施工、服务等纠纷层出不穷,其中以这类装修价格“低开高走”较为普遍。
那么,“低预算高成交”是设计师的无心之失,还是行业的的惯用手段?业主该怎样吃透装修预算?现象“低预算高成交”普遍存在赵先生在河东桂中大道买了一套85平方米的房子,前段时间就装修的事咨询了几家装饰公司后发现,对方给出的硬装花费都是五六万元。
正当他苦想如何节约装修成本时,一家公司搞促销,推出了“3.2万元的装修优惠套餐”,让他动了心。
房子装修下来,赵先生却觉得不是那么回事。
除了卫生间水电改造报价远高于野马施工队等方面外,更让他气愤的是,装修总价大大超出了预算。
“反正每一项在合同中没有写到的项目,做了后都得加钱。
整体做下来花了接近5万元的样子,比合同高了1万多元。
”赵先生说。
事实上,据多名不少业主反映,无论是找装修公司还是找野马施工队,实际结算高于预算是常有的事,就看超出的幅度有多大了,一般高于预算1万~2万元。
分析三种因素导致费用上涨据美立方装饰项目监理陈宏宇介绍,一般来说,装修实际费用高于预算价,有三种可能性。
第一种,是因为设计师的失误,在测算的施工面积与实际施工面积有差距,或是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后期装修时的一些可能性,如打墙,改造格局等,这必然导致后期费用上涨。
第二种,装修公司故意低价切入,以较低的价格先把顾客吸引进门。
而装修公司给业主的预算表,虽然看起来什么都有,但实际上有些大项是故意漏算的,以达到低总价的效果。
比如一些“全包”套餐的室内吊顶、门套等,这些又是装修时不得不做的项目,业主就只得再掏腰包让工程继续下去。
第三种是,装修公司在给客户的预算表上,虽然一些装修材料注明了品牌,但实际上没有标注款号,这就给后期换材料制造了机会。
以地砖为例,预算表上写的是马可波罗品牌,但一个品牌下有多种价位的产品,装修公司肯定用最便宜的那款,也可能用的是马可波罗旗下子公司的产品,这都是马可波罗品牌,装修公司不违约,但如果业主觉得东西不好要换材料,就得加钱。
野马施工多更会“控价”另外,还有专业人士介绍,装修公司给的预算表还时常有“缺斤少两”及“多做工”的情况。
比如,两居、三居室的业主,装修公司承诺送门,但其实只有一扇,剩下的一两扇需要业主另加钱。
还有承诺送卫生间洁具,也可能只送一个房间的,这都是“缺斤少两”。
“多做工”主要表现在卫生间水电安装上,因为这项施工是按“米”计算,有些装修公司就会以线路多绕几圈的方式多赚钱。
相对而言,野马施工队在控制价格方面似乎要“诚实”一些。
私人施工队老板杨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野马施工队前后价格差别小,是因为和装修公司相比,他们的门面费(甚至不需要门面费)和人工成本大大降低,在实际操作中,只要觉得有钱赚,就不会去耍那么多花招,处理比较灵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