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06年,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一举消灭了叛党,回到郢都,开了一次庆功会。
这个宴会名为“太平宴”。
君臣兴致很高,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还没尽兴。
这时,楚庄王最宠爱的许姬奉楚庄王之命为群臣斟酒。
突然,一阵冷风扑至大厅上,将屋里所有的蜡烛都吹灭了。
许姬正为一人斟酒,那人却趁着黑灯瞎火之际,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捏她的手。
许姬倒也厉害,顺手把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快步来到庄王前轻轻地告状,要楚庄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谁那么大胆,竟敢趁机调戏她。
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羞侮,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啊!但楚庄王想了想,高声喊道:“切莫点燃蜡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不用打扮得衣冠齐整的了,大家统统把帽子全摘下来吧!”当莫名其妙的文武官员都把帽子摘下后,庄王这才叫人点燃蜡烛。
如此一来,庄王和许姬始终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何人。
散席之后,许姬对楚庄王颇有责怪之意。
庄王却笑着说道:“今天是寡人请文武百官前来喝庆功酒的,酒醉出现狂态乃是很正常的事情,这又有什么奇怪呢?如果寡人按你所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这样的确显示了你的贞节,但却让群臣不欢而散,那样就都会说我胸怀狭窄、度量太小,那以后谁还会为我拼死效劳呢?”后来,楚国与郑国交战时,前部主帅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数百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
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
庄王要厚赏唐狡。
唐狡却红着脸说:“大王切莫厚赏,只要不治我的罪,末将已感激不尽了!”庄王问:“为什么呢?”唐孜磕头答道:“上次‘太平会’上,去拉美人手的便是我。
昔日蒙大王不杀之恩,今日末将才含命相报啊!”楚庄王心胸广阔,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对调戏自己爱妃的人不但不加以责罚,还加以重用,这样的主君有谁愿意舍弃呢?他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原因,也就是如此。
能够做到心平气和、与世无争的人,不仅能够减轻自己本身的负担,还能获得他人的尊重,甚至还有可能使自己声名远播,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