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轻人,开开心心的买了新房,刚刚拿完房和开发商WQ后,以为接受了社会的第一次“毒打”就成熟了。
准备要考虑装修你,万万没想即将面临更严峻的第二次“毒打”。
因为装修市场相比房地产开发商来说,是一个更加“野蛮”的行业。
一些没有装修过的年轻人,没有见过大风大浪,很难看出来装修行业的大坑。
现在的刚需年轻人,已经被房贷和车贷甚至还有彩礼掏空了钱包。
拿到房子后突然意识到装修还是一比巨款。
虽然钱包瘪了,但是依然想吃好的,想用好的,想住好的,想装好的,想攀比,啥都想,就是缺钱。
这时候很多缺德的装修公司就蹦出来了,毕竟越刚需的客户,越不成熟,越好骗。
首先:“低进高出”是这种套餐公司的最普通的套路和手段。
很多公司打着超低价格的名义,疯狂在广播台和网上做广告,你以为好便宜,赚到了。
拜托建议你去了解下人工多少钱?水泥黄沙多少钱?简单去市场上看看材料,都是九年义务教育出来的,最基础的数学能力应该是有的。
你简单算一下就知道,如果这个价格真的能装好,你就开始寻思:莫非遇到了做慈善的装修公司了?签单之前你是大爷,端茶倒水各种服务。
交了钱之后就开始坑蒙拐骗噶韭菜。
你说合同里写了“0增项”,没有错是没有增项,但是你有很多必须要做的项目合同里也没有写,不做就拉倒,你想做还不想给钱公司就给你停工。
你以为装修行业都是签了合同守规矩的,现实却是大家都在钻研:如何合理的不守规矩。
毕竟目前合肥很多装修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缺德”,普通的年轻人,没钱没关系,宰一个是一个,倒霉了碰到一个刺头就低调处理。
“缺德”有多赚钱,你根本想象不到。
提醒各位年轻人,装修之前考虑好,有多大钱办多大事。
“家装设计师”其实是一个知识壁垒很高的行业一个标准的家装设计师,应该有着美术功底+大学本专业的理论学习。
而不是气质就像是保险销售一样,和你聊天时候你还以为在跟托尼老师聊装修。
单是高中学艺术参加艺考这点的家里经济条件门槛其实就挺高的,毕竟学美术是真的烧钱。
现在有很多公司的“设计师”,很多去学了3个月的CAD就敢去装修公司做设计师了。
经验和能力全在工作过程中来学习,反正坑的是客户家,经验是自己的,大不了跑路换公司把烂摊子丢给公司,自己一点损失也没有。
之所以这些设计师能大行其道,关键还是很多公司根本招不到有能力的设计师,毕竟公司本身就不正规,能招到有点能力的设计师就见鬼了。
一个公司首先要正规吧,有些公司号称干了XX年,你交钱之前先用企XX来查一下不好吗?有可能和你沟通方案的设计师,业务员,项目经理,全都不是他们公司法律意义上的员工。
毕竟合肥的装修公司99%都是没有劳动合同的,99.9%别说五险一金的了,入职就给买社保都是不存在的,无论是员工和设计师,拍拍屁股走人是常有的事。
你去公司先别慌聊装修,先问问他可有社保。
(扎心了)装修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我之前写过文章,简单分析过现在很多公司跑路的原因情况大家也可以看一下。
装修公司和房产中介有相似性,但是又有不同。
装修周期长,最少也要三四个月,定制的东西多,长的可能半年一年的。
在这段时间里,什么幺蛾子事情都有可能出现:可能刚交钱公司就倒闭了的,可能还没开工设计师被裁员的,可能你选好的材料商跑路了等等等情况,一切的未来都充满着各种未知数,装修一套房子,玩的就是一个心惊肉跳。
而且有的公司为了抠钱,偷工减料什么都是常有的事,真是“缺德掉进手推车里:tui缺德了”。
毕竟有的公司本身就不准备做大,售后质保什么也都不存在的,钱赚到了过两年换个招牌再开张,以前的售后问题全都不存在的。
最后,很多人以为买精装房就不用踩装修这个坑了,实际上精装房的坑更大(先挖个坑,以后有机会跟大家聊聊合肥的精装房)。
这片文章也不是恰饭,只是作为行内人吐槽一下行业现状。
毕竟这个行业,赚快钱的方法太多,很多人只在乎赚钱,根本不在乎钱带不带血。
我一直信仰老罗说过的一句话:“通过干干净净的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的赚钱是可能的”,然后老罗的锤子科技也倒闭了,可见做到这点,真的很难。
我一直信仰老罗说过的一句话:“通过干干净净的赚钱,让人相信干干净净的赚钱是可能的”,然后老罗的锤子科技也倒闭了,可见做到这点,真的很难。
文章纯属个人观点,不涉及公司和友商,可留言讨论新浪微博:合肥日常吐槽君今日头条:合肥日常吐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