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下午,濛濛细雨,人民公园园艺大讲堂内人头济济,闹猛得很。
虽然是工作日,又是下雨天,不过这并未影响社区居民和美院师生参与讲座和工作坊活动的热情。
当天下午,“园艺新风——人民公园艺术社区展第四回展”在人民公园正式亮相。
《上海会客厅》节目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就此前往展览和活动现场进行了采访。
《园艺新风:当人民公园遇到蓝晒》讲座“园艺新风”是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与黄浦区绿化和市容管理局联合打造的文教结合学术品牌。
继今年三月在海棠文化节期间举办的第三回展“彩虹风铃”之后,本次展览延续了“园艺新风”的核心理念,利用人民公园这一位于城市中心的绿色空间,将艺术植根于城市生活中,探索自然与城市的和谐共生。
同时,本次展览也以特别的艺术形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展现艺术与时代的交织共鸣。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师生创作的作品展览以“蓝晒”为核心媒介,通过这一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探讨自然与城市生活的多样议题。
展览呈现了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14位师生精心创作的26件作品,围绕人民公园的空间环境及展览主题特别创作,形式涵盖架上绘画、装置艺术等,融汇了传统与当代的艺术元素,呈现出人与自然、城市关系的多元思考。
作为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共教育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展览的互动性与参与性。
特别设置的《园艺新风:当人民公园遇到蓝晒》讲座与工作坊,将带领参与者体验蓝晒技法的艺术魅力。
在工作坊中,参与者不仅能够学习蓝晒技法的原理及其艺术应用,还在人民公园中亲手捡集植物,并创作属于自己的蓝晒作品,记者注意到,这些作品在公共空间有展出。
《园艺新风:当人民公园遇到蓝晒》工作坊蓝晒作品在公共空间有展出在工作坊现场,记者遇到了刚刚完成作品制作的人民公园公司党支部书记金溢彬,他表示:“非常高兴能在公园举行园艺大讲堂的精品课程,我自己也动手操作参加了蓝晒作品的制作,有意外的惊喜。
然后还看到好多我们参加活动的学员,在整个活动中受到很大的启发,感谢上大美院的师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非常好的课程项目。
”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副馆长马琳手中拿着一件蓝晒作品告诉记者:“这次我们还特别邀请了50余位居民一起到人民公园共同捡集植物,然后运用蓝晒这个技术来创作一件属于大家的作品。
像我手上这件作品,就是其中的一位居民在艺术家现场指导下创作的。
从而更好地体现了‘艺术就是生活 生活就是艺术’这样一种参与式的创作理念。
”应该说,这次展览不仅是艺术家们与城市自然空间的对话,更是推动公共艺术教育、加强艺术社区的积极探索。
通过让更多人参与艺术创作与讨论,展览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一个审视人与自然、人与城市关系的全新视角。
它不仅展示了艺术在公共空间的创新表现力,也为城市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文化思考,使艺术真正成为城市的一部分,融入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据悉,展览将从9月25日持续至10月11日,展览地点在人民公园园艺大讲堂(靠近公园五号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