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会的舞台灯光布置是必不可少的部分之一,不同的节目和场景搭配不同的舞台灯光效果,一来可以渲染舞台环境的气氛,二来可以突出重点,带动观众的眼球。
舞台的灯光系统都是以表演艺术为基础进行设计呈现,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光线对比以及艺术效果。
根据光与投射物的位置差异,可分为正面光、逆光、顶光、侧光、脚光等,如何根据需求布光呢?大家可以根据下文自行选择。
1.面光:就是指照射在演员面部的灯位,以性能良好的聚光灯居多,通常装在舞台大幕之外大厅顶部位置。
光线从正面投射于台前表演区。
大面积的投射,消除阴影区域。
面光可以调整光比,增大或减小反差,避免局部曝光不足。
但这种光若不与其它光位的光配合应用,则会使影调没有亮度层次和立体感,从而显得呆板,因此面光只能作为基本照明、基本色调,不能成为主光和雕塑形象的工具。
2.侧低位面光:又称挑台光,在观众席二层前端设置的灯光,面光的补充光,增加舞台正面的整体亮度,用泛光灯可以将舞台以及接近舞台的观众席部分照亮,挑台光可以为电视转播以及会议新闻的报道提供辅助照明,光线从两侧及低位正面投射于舞台表演区。
3.台外侧光:光线从侧面投向舞台表演区的灯位,加强人物和景物的立体感,形成前侧面的照明效果,产生较生硬的塑型效果。
如果与暗部的光比适当的配合则又可取得丰润,有力的造型作用。
人的视角对侧面的光的变化灵敏,侧光是人物和景受光面的主光,造型的重要工具;以造型为主,照明为辅,为了达到垂直照明,横向不少于2个灯。
两排以上光色相同的耳光同时投射时,位置高的灯通常以投射远光区为主,位置低的灯通常以投射近光区为主。
4.台口侧光(柱光):柱光是弥补上述的不足,另外在建筑台口处隐藏一行效果灯,为台内灯光效果提供更灵活的表现手段。
在舞台台口大幕内两侧,灯具装在“伸缩活动台口”上或装在“立式铁管”、“固定铁架”上,舞台假台口设有灯光渡桥一道,侧片设有侧光位置。
5.天桥侧光(吊笼光、桥光):天桥侧光位于舞台两侧一层天桥上装灯,或从一层天桥标高到近舞台地面的整个侧立面装灯。
布光方式一般有三种:向后投射、向本区投射、向前投射。
天桥侧光对人物与立体景物的造型能力较强。
6.地面侧光(流动光):舞台上的一种机动光,通常放在舞台两侧与天桥侧光配合使用或作为造型光单独使用。
光的利用率很高,而且造型能力很强。
流动光的位置与演员的角度,从观众位置来看,形成90°。
这种光起到突出物体的表面结构,形成物体和人物面部效果成明暗各半,所投射的光立体形态强烈,给人坚毅、有力的感觉。
7.顶光:顶光是从上向下投射垂直的光线,不适于拍摄人物。
这种光位,如使用散光灯具加柔光纸或纱,成为柔光,给景物以普遍照明,可起到底子光的使用,它能给景片、道具、地面以均匀的照度,并能适当的减弱或消除由于其它光位的光所造成的杂乱影子。
8.脚光:装在大幕外台唇部位的条灯,光线从台板向上投射于演员面部或照明闭幕后的大幕下部的光为脚光。
一般选用条形泛光灯或低角度聚光灯。
9.逆光:在演员的后面布光就是逆光,光束落到演员的头部和双肩,可创造一种使演员从其背景中突出来、像光环般的效果。
与观众位置相对的光全称逆光,在180°角上。
这种光经常被用来表现物体或人物的剪影效果。
逆光的一般使用则是勾划轮廓线条,将被摄物体或人物与背景隔离开,造成空间深度感,并有生机勃勃的感觉。
10.天幕光:又称背景光,分为天排光和地排光两种。
投射方式有证正投、反投和正反投相结合。
天排光,由上向下照明天幕,一般是在吊杆上装几组大功率泛光灯。
在大中型剧场有的天幕顶光采用吊桥形式,桥内装有大量泛光灯具,同时在吊桥内还配有投景幻灯和特殊效果灯。
11.追光:具有可变光圈的大小、色彩、明暗、虚实等功能,在演出中随演员移动的同时加强照明亮度,抓紧观众视线的功能,实现对演员半身、全身、远距离、小范围的局部照明,有时也可运用追光表现抽象、虚幻的舞台情节。
这么多种类的灯光,还不赶紧选择合适的灯光,为自己的年会舞台锦上添花。
更多智能会议服务尽在会会网欢迎登陆会会网发布会议、报名参会微信搜索:会会网(my_hui2020),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