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色。
常用的色彩,也是中国传统色彩之一。
是一种白而带浅黄的颜色。
米色与浅灰色相比,更偏温暖一些。
是一种百搭色彩。
与之相近的颜色是米黄色和糙米白。
米色是一个极具质感的颜色,如同水中皎月晕开的光圈,看似知性,却能引出风情万种的女性魅力。
暖暖的柔柔的米色,更具摩登的都市韵味,适合浅暖、暖亮、暖柔、 柔暖、 深暖、净暖、柔冷色彩季型穿着。
米色是介乎于驼色和白色之间的一种都市色彩。
具有驼色的优雅大气,但又比驼色多了几分清爽宜人;它具有白色的纯净浪漫,但又比白色多了几分温暖和高贵。
在都会女子的衣橱里,米色没有橙色亮丽,没有黑色经典,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的穿着率却极高。
在没有化学合成染料染色的从前,这个颜色是靠什么染出来的?《布经》给出的答案是:米色 斛皮八斤、象斗三斤 斛皮是什么? “斛”通“槲”,应该是槲皮,即槲树皮。
中文名: 槲树皮拉丁名: Quercus aliena Biume科 别: 壳斗科【别名】赤龙皮、槲木皮(《肘后方》),槲白皮(《崔氏纂要方》)。
来 源: 本品为壳斗科(Fagaceae)植物槲栎Quercus aliena Biume的根皮和树皮。
采 制: 春季或秋季。
树皮、根皮晒干。
化学成分:树干含鞣质5%~10%,叶及皮含鞣质。
树皮含鞣质3.70~14.44%,壳斗含鞣质19%~29%。
槲树皮是以儿茶素和棓儿茶素为母体的缩合类鞣质。
槲树皮中含有没食子酸能够促进茶多酚的形成,缩短发酵的时间,在制茶中添加可增加茶叶中茶多酚的含量。
作为染料使用得最多的是壳斗,也就是皂斗。
槲(hú)树(学名:Quercus dentata Thunb.),壳斗科落叶乔木,别名柞栎、橡树、青岗、金鸡树、大叶波罗等,槲树的叶、皮和种子都有药用价值,树皮、壳斗可提取栲胶。
槲树主产中国北部地区,以河南、河北、山东、山西等省山地多见。
辽宁、陕西、湖南、四川等省也有分布。
槲树叶可养柞蚕,自古以槲树叶养的蚕,生产的丝叫柞蚕丝,比一般的蚕丝色泽更光滑。
化学成分:树皮含鞣质3.70~14.44%,壳斗含鞣质19%~29%。
槲树就是柞栎、橡树、青岗树、这个树上的果实叫橡树或栎树果,果壳常称“皂斗”,是染黑色的染料之一。
但染黑色前提是必须加皂矾(青矾)。
《布经》里其中有一个颜色叫“壳色”,染色配方是:斛皮八斤。
这个米色的配方比壳色多了三斤皂斗。
而皂斗的鞣质比树皮更多,同样没有使用任何媒染剂,是直接染色。
这个颜色的染料就是同一个树上的材料:树皮和果壳。
两种加起来仅有13斤,染百尺布,颜色自然比较浅,偏暖色。
染匠黄荣华辛丑年冬至一稿于越城中纺院江南分院作者按:这是本人正在撰写的《布经色彩考》中的一篇,有删节,请尊重原创,未经容许,谢绝转载!原创真的很不容易,不仅是文字,图片里的植物染实物都是实际做出来的,多次想放弃。
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