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什么是古诗中的旁犯、蹉对、假对、双声、叠韵、正格、偏格?

发布:2024-09-29 浏览:48

核心提示:前言古人作诗文,早先没有太多的规矩,是否押韵全在于随口而来,也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等等。到了南朝齐梁时期,沈约王融等人作诗时开始研究四声八病,史称永明体。于是讲究就越来越多了。《梦溪笔谈》中说: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蹉,音千过反。假对、双声、叠韵之类。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于这几个词语都做了解释,老街借花献佛,说一说常见的几个词语。一、傍犯沈括是这样解释傍犯的:如徐陵云:“陪游馺娑[sà suō],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又云:“厌长乐之疏钟,劳中

前言古人作诗文,早先没有太多的规矩,是否押韵全在于随口而来,也没有严格的平仄对仗等等。
到了南朝齐梁时期,沈约王融等人作诗时开始研究四声八病,史称永明体。
于是讲究就越来越多了。
《梦溪笔谈》中说:自后浮巧之语,体制渐多,如傍犯、蹉对、蹉,音千过反。
假对、双声、叠韵之类。
诗又有正格、偏格,类例极多。
沈括在《梦溪笔谈》中对于这几个词语都做了解释,老街借花献佛,说一说常见的几个词语。
一、傍犯沈括是这样解释傍犯的:如徐陵云:“陪游馺娑[sà suō],骋纤腰于结风;长乐鸳鸯,奏新声于度曲。
”又云:“厌长乐之疏钟,劳中宫之缓箭。
”虽两“长乐”,意义不同,不为重復,此类为傍犯。
《梦溪笔谈》这里说了两个“长乐”,均出自于徐陵《玉台新咏》卷首序作。
“厌长乐之疏钟“,这个长乐指长乐宫,当年韩信就是在这里被吕后谋杀。
”长乐鸳鸯“,对偶”陪游馺娑“,这个长乐应该是动词,长久欢乐的意思。
古诗词中也有,刘禹锡写给白居易的诗,《苏州白舍人寄新诗,有叹早白无儿之句,因以赠之》:莫嗟华发与无儿,却是人间久远期。
雪里高山头白早,海中仙果子生迟。
于公必有高门庆,谢守何烦晓镜悲。
幸免如新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
明朝杨慎《丹铅余录》中说:前联云:‘雪里高山头早白。
’后联云:‘於公必有高门庆。
’自注:‘高山本高;高门使之高也。
’亦傍犯之例。
”《丹铅余录》于公必有高门庆。
汉丞相于定国幼年,其父亲于公安排大家维修闾里的门,要求修得高大一些,使它能容驷马驾的高盖车,将来于家一定有发迹兴旺的人。
高门庆,高,使门高,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与高山的高意思不同。
同一篇诗文中,用了同样的两个字(或词),但是意思完全不同,被称为傍犯。
二、蹉对蹉对,诗歌对仗中对应词位置不同,参差为对。
沈括举例说:如《九歌》:“蕙殽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
”当曰“蒸蕙殽,”对“奠桂酒”,今倒用之,谓之蹉对。
《梦溪笔谈》”蕙殽-蒸“,肯定无法对仗“奠-桂酒”,把”蕙殽-蒸“颠倒过来,改为”蒸-蕙殽“就可以了。
蹉对类似于错综对,例如李群玉《杜丞相筵中赠美人》首联:裙拖六幅湘江水,髻挽巫山一段云。
这两句诗中,”六幅"对"一段","湘江"对"巫山",因为平仄的原因,上下联内容对仗的词所处位置不同,错综相对。
三、假对如“自朱耶之狼狈,致赤子之流离”,不唯“赤”对“朱”,“耶”对“子”,兼“狼狈”、“流离”乃兽名对鸟名。
又如“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以“鸡”对“杨”,如此之类,皆为假对。
《梦溪笔谈》假对,类似于借音对。
《新五代史·唐庄宗纪上》:“庄宗光圣神閔孝皇帝 ,其先本号朱邪 ,盖出於西突厥 。
”朱邪,即朱耶,这里是姓氏。
朱有朱(红)色的意思,耶和爷谐音。
赤子,也是名词,这里表示人民百姓。
但是赤也有赤色的意思,子有儿子子孙的意思。
所以说“赤”对“朱”,“耶”对“子”。
“狼狈”、“流离”都是形容人物的状态。
同时“狼狈”又表示野兽,“流离”是枭鸱(猫头鹰)。
“鸡”对“杨”,杨与羊谐音,“鸡”对“羊”。
这种利用同字不同意,同音不同意来对仗的方式,即假对。
四、双声如“几家村草里;吹唱隔江闻”,“几家”、“村草”与“吹唱”、“隔江”,皆双声。
《梦溪笔谈》这个好理解。
古人用反切之法标注字的发音,今天我们用拼音来标注。
“几家”,声母都是j;“村草”声母都是,“吹唱”声母都是ch。
“隔江”用拼音就不对了,用反切法来看。
說文解字中,隔,古覈切;江,古雙切。
反切法切上字取声母,“隔江”上字都是古。
相连二字都是同声母,所以称为双声。
五、叠韵如“月影侵簪冷,江光逼屐清”,“侵簪”、“逼屐”皆叠韵。
《梦溪笔谈》明白了双声,就好理解叠韵了。
“侵簪”,在一个韵部,韵母相同。
“逼屐”在一个韵部,也是韵母相同。
相连二字同韵,称为叠韵。
这个叠韵,和填词是使用同一个字来押韵(例《如梦令》中叠韵:知否、知否),不是一回事。
六、正格与偏格计第二字侧入。
谓之正格,如:“凤历轩辕纪,龙飞四十春”之类。
第二字平入谓之偏格,如“四更山吐月,残夜水明楼”之类。
唐名贤辈诗,多用正格,如杜甫律诗。
用偏格者,十无一二。
《梦溪笔谈》侧入,即仄入,就是首句第二个字是仄声。
这种为正格。
诗中举例的是:仄仄平平仄,凤历轩辕纪。
平入,首句第二个字是平声,即:平平平仄仄,四更山吐月。
因为五律首句不押韵为正例,所以沈括没有提到仄仄仄平平,和平平仄仄平这两个句式作首句。
沈括还提到,杜甫作诗,正格五律占比八九成,偏格五律只有一二成。
杜甫的五律有六百首,是不是如此比例老街不清楚,但是正格的确很多,例如杜甫的《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十首》中,偏格只有这一首:忆过杨柳渚,走马定昆池。
醉把青荷叶,狂遗白接䍦。
刺船思郢客,解水乞吴儿。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
忆过杨柳渚,平平平仄仄,过,这里是平声。
其他九首都是正格,例如:床上书连屋,阶前树拂云。
将军不好武,稚子总能文。
醒酒微风入,听诗静夜分。
絺衣挂萝薜,凉月白纷纷。
结束语以上的几种现象,在古诗词中有的常见,有的不常见。
古人总结出来的东西,对现在学习诗词创作的朋友来说,有的可以遵守,有的不必遵守。
但是了解这些现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古人作品。
@老街味道古诗分三种,一看就懂和看注释才懂,还有一种是以为懂其实未必懂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豪車永遠是豪車,唔服?那就讓你睇睇啥叫正格的做工精細 下一篇:[太原沐林装饰]新房装修预算不足怎么办?装修如何省钱呢?(太原沐林装饰)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